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506篇
科学研究   385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58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14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611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疑问句除了具有信息探询的功能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功能,如责备,反驳,建议,怀疑、警告、威胁等。疑问句的非信息探询功能在交际中非常普遍,因此它们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会话属于半机构性话语,是实际使用中的连续会话。通过对电视访谈中会话的研究,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特点可以被真实地反映出来。鉴于现有研究多以零散的语料为分析对象,因此笔者以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会话为语料,旨在研究半机构话语中疑问句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2.
指示代词“那么”的用法是汉语语法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用语法化的理论考察汉语“那么”的各种用法出现的先后顺序,及最终演变为话语标记的历时过程。并证明其是否符合E.C.Traugott在《语义变化的规律性》一书中提到的“语义-语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3.
本文赏析了三位名师教学案例,从名师案例中寻觅"落实语用"的启示,以期能运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74.
杨永佳 《考试周刊》2014,(82):99-100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存在语用失误的现象。要避免学生的语用失误,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其文化敏感性和交际能力。语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各环节。  相似文献   
75.
温家宝总理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多次引用经典话语,这些引语十分耐人寻味,值得认真分析探讨。文章拟从两个角度来解读这种引语现象:社会文化和语用环境角度。探究社会文化根源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尊古崇圣的思想、对含蓄美的崇尚以及风雅才学的体现。引语的语用环境分为语言内环境和语言外环境。引语的使用受元语篇语义的暗示和规约。最后,从引用主体和接受主体两个方面来分析温总理的引语运用。  相似文献   
76.
this和that是英语中常用的指示词,在语用上两者间不仅具有共同点,而且还存在差异。文章结合具体例句,对this和that在人称指示、时空指示、篇章指示、不定指示、心理距离和使用频率六个方面的语用功能进行比较,探究其语用异同,帮助人们在交际中更加得体、自如地使用,从而提高语言使用效果,完善语言交际质量,实现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77.
语文教学以"语用"为核心,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也不是异想天开的臆想,它是在吸收了教育教学理论的丰厚营养,研究了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后自然催生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78.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些教师在看待语文学科时,过于注重语言的运用,所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均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做准备。其实不然,语用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思考语言知识,优化语言的运用。本文就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并且通过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0.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