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2734篇
科学研究   103篇
体育   81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我常反思自己在教授解决问题这一教学内容时的教学行为。如何把握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训练成为我上好这类课型的最大难题!还记得以前教学时,我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  相似文献   
72.
《当代学生》2011,(5):7-10
课堂,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带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主阵地,更是组成我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是老师在主导着课堂的"性格",例如严肃的老师令课堂肃穆无声,幽默的老师令课堂妙趣横生……其实不然,不守规矩的学生也会"搅坏"课堂这锅"粥"。因此,一个良好的课堂需要老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73.
新课程倡导把语文课堂教学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语文课堂教学本应是一个丰富多彩、动态生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过程,是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情感与智慧共生的过程。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隋智发展的平台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静水投石,打破语文课堂的沉闷氛围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教学是新理念下依托新教材上演的教学新  相似文献   
74.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体现。多年来,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从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入手,立足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小习惯,致力于学校德育工作知行合一的大文章,一步一步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推向深入,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75.
到学校调研,普遍反映绩效工资实施后,不能再发其他津、补贴了,而且拉不开差距,不管干多干少、做好做坏,一年就相差几百元钱而已,教师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人是要激励的,而讲到激励,通常第一反应就是发钱。尽管金钱激励是重要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如果单一倚重这种方式,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只靠金钱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下属就只会想到金钱。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  相似文献   
76.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  相似文献   
77.
<正>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列一章以现实问题为背景,体现了"现实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是数  相似文献   
7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人们开辟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所产生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79.
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图文、声形、视频、动画等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内容进行非线性、动态的组织,以及丰富的交互方式,丰富了通用技术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形式。寓教于乐是计算机技术辅助通用技术教学的主题思想,它具有媒体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的特点,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0.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它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这门课程能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课程目标着力于提升高中学生的技术素养。而信息技术环境可以大大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