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新闻实践不断深入与新闻技术的日渐成熟,新闻理论亦需要不断更新。仅就新闻结构而言,笔者以为亦当分为广义与狭义之说?以往的教课书中提到新闻结构时,多定义为新闻文体的组合形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的组成与安排,简而言之即所谓的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72.
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作文之前指导.而作文之后常常是较多地倾向于评析。笔者以为。学生通过第一次作文,已就谋篇布局、形象刻划、遣词造句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教者如能趁热打铁。对学生习作在评析后再作指导,进行二次或者是三次作文,就会大大提高作文训练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为什么学生写作时下笔还不知所措呢?写作时走走停停,写出来的作文也达不到文从字顺。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要养成先思考后动笔的好习惯,"袖手于前,始能疾手于后"。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写作切入点,做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读写结合中逐渐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去年12月20日上午视察“广州人文社会科学交流会”期间,来到我市的教育展位前,在浏览和听取了情况介绍后,张书记充分肯定了广州教育目前所取得的成果,肯定了教育科研对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同时,张书记期望,广州教育要发挥龙头作用,要走在广东的前列,充分体现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这么近距离地聆听张书记的讲话,  相似文献   
75.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往往使教师一筹莫展。作文,其实综合地表现了学生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几方面的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否写好作文,要看学生能否把学到的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在作文时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6.
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可以按并列、对比、递进等来辨认。笔者在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递进式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而对比式的运用最能表达学生那真挚的思想与情感。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本文试以"对比"手法的运用为例谈谋篇布局。一.对同一事件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强化情感心理的变异习作《年酒》就是使用对比的手法来抒情表意的。文章先写小时候所见的郭大叔是个很有"伤心事"的,是个来我家里时"手里总是免不了会有一瓶烧酒和一包熟花生米"的,是个"情不自禁地举起酒杯,……"最后"唉"地叹一声气的郭大叔。  相似文献   
77.
阎永锋 《初中生》2012,(17):26-30
正一篇质量上乘的作文,不仅要有好的立意、好的内容、好的语言,还离不开好的结构。而要想拥有好的结构,就必须在谋篇布局方面讲究方法,善于变通,从而摆脱庸常,以新取胜。那么,有哪些好的谋篇之术可供我  相似文献   
78.
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早已成为近年来语文界研讨的焦点和热点。渐渐地,语文教学要从"内容分析"的沉疴中挣脱出来转向关注表达——强化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正道上来,这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识。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欣喜  相似文献   
79.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  相似文献   
80.
高年级的阅读课要关注文体的特点,只有从文体着眼,才能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领悟丰富内涵。否则,就很难把握文本的思路、情感和主旨,也很难品味出语言之精妙。教师要学会利用文体这把"钥匙",去打开解读文本之门,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怎样教本文,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