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10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谣言粉碎机     
碳酸饮料=骨质酥松 许多人一拿起可乐一类的碳酸饮料,许多老人就会说,“报纸上都说了,喝可乐老了会骨质疏松!”那么它会不会对骨骼健康造成隐患呢?有人说,损害骨骼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过多的磷酸盐或过多的咖啡因会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  相似文献   
82.
童俊 《新闻实践》2011,(7):39-40,41
网络谣言如同黑色飓风,所到之处无不释放着大大小小的破坏力。微博病毒式的传播方式,提速信息传播的同时,也让网络谣言一同驶上了快车道。因此,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特别是主流网络媒体肩负着艰巨的使命,需要做好新闻求证,在向社会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同时,坚决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83.
微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之时,其“把关人缺失”的特征,也使它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谣言传播的加速器和放大器。2010年不少轰动一时的假新闻,细察之下,背后都有微博的影响在。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少学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那么,微博假新闻有何特征?其传播机制如何?该如何防范或化解?  相似文献   
84.
朱继东 《新闻实践》2011,(12):13-15
经历了2010年的快速发展,微博在2011年的年中,我国用户数已接近两亿,并越来越显出其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微博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谣言不断、辱骂遍地等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规范的迫切性。这对我们如何“善待善用善管”微博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以及对新华网、人民网、CNTV和新浪、搜狐、网易、  相似文献   
85.
王恩界  张晓明 《新闻世界》2011,(12):179-180
通过对一起恶意网络谣言的分析发现,在网络谣言阶段中,网民舆论由于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而表现出“讽刺受害人”倾向;在谣言澄清阶段网民舆论开始向“同情受害者”转变,而网络印刻效应可以作为解释网络论坛舆论发生、转变的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郭雯 《新闻世界》2011,(6):94-95
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指出,现代社会已经真正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近些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谣言渐渐成为了"风险社会"的重要风险源。2011年日本地震后,中国发生了全国抢盐风潮,罪魁祸首便是被疯狂散播的"碘盐防辐射"谣言。在此谣言的散播过程中,微博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对微博在谣言传播中发挥的正负两面效应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87.
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事件过后,常有谣言肆虐;在微博语境中,无论是传谣还是辟谣,微博都起着重要作用。谣言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谣言止于信息的公开透明。近年来,微博的异军突起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个新局面,也为突发事件后的舆论引导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8.
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以患者的父亲公开道歉而告终。在这起医疗纠纷案件中,部分媒体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它们不仅放大了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而且在未经核实基础上向社会传播了谣言  相似文献   
89.
美国有学者把新闻发言人称为"和谣言赛跑的人".新闻发言人要想和谣言赛跑,跑的不光是快速反应能力,还有如何赛跑的技巧和跑得起来的实力.现实的"赛场"中,新闻发言人被谣言所败,甚至被谣言所蚌倒的,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90.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各种突发事件乃至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而每一个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经过了长时期社会不满情绪的酝酿,是众多社会不公平事件没有得到合理处置的结果。有些突发事件因为没有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没有得到政府和大众传媒的关注。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疏解的社会情绪却在人们中间潜伏起来,强化着集体记忆,加深着刻板印象。因此,对这些事件的重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