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李白长流夜郎一事,《唐书》本传既有明载,又见于太白挚友魏颢《李翰林集序》:“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泊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宽.”晚唐张祜《梦李白》亦云:“辛苦夜郎归,知音聊复稀.”是皆谓太白实已尝至夜郎者也.然曾巩撰《李太白文集后序》始有异词,“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云云,盖谓太白未尝一至夜郎也.此说一出,响应风从.明杨升庵《李诗选题辞》、清王琢崖、黄锡珪两《李太白年谱》及朱骏声《唐李白小传》,现代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及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悉皆坚持南丰所倡之未至夜郎说.  相似文献   
272.
273.
苏轼的书法创作注重表现哲理、人品、性情和意趣。他坎坷的一生,陶冶出旷达雄放之气,以其率意烂漫的书法创作实践和“无意于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等一系列的书法理论有力的推动了北宋书法的发展。文章试以《黄州寒食诗帖》为出发点,从中挖掘苏轼的书法创作观,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书学观点。  相似文献   
274.
275.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脍炙人口,历来被视为其一生遭遇、心志、人格的写照。本文要探讨的是其中  相似文献   
276.
北宋黄州城主城外的西北岗上还筑有子城;主城无北门,不存在西城垣与西城门,向日门只能是东城门,不曾有怀化门.  相似文献   
277.
2010年10月26日至27日,"2010中国.黄冈东坡文化国际论坛"在湖北黄冈隆重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关于"东坡文化"的专题国际论坛,与会苏学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从"东坡文化"内涵及发源地、苏轼贬黄州时期思想及艺术等方面均做了深入研究,这对于今后的苏学研究,乃至于将研究成果物质化,推动各相关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278.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10):30-31
主诗人龙吟:如果说,奔赴黄州的苏轼正在准备迎接全新的自己,这"新"从何来?黄玉峰老师告诉我们,这将从反省与对自我的认识中来——公元1080年大年初一,开封城里充满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到处是祈求好运的鞭炮声,家家大门口都贴着大红门联,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可是就在这一天早晨,城门口,走出一老一少两个人,他们面色清瘦,神情淡定,背着一个小包袱,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还不时地回头望望这高高的开封城头上挂着的灯笼——他们是谁?  相似文献   
279.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12):32-33
主诗人龙吟:苏轼自号"东坡"始自何时?原因何在?读罢黄玉峰老师的这一讲你便会茅塞顿开——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继苏轼父子之后,其余家眷抵达黄州。苏轼把他们安置在江边的临皋亭。老朋友马正卿见苏轼手头拮据,代他向官方申请了一块地,有五十多亩。这块地在苏轼  相似文献   
280.
陈雁 《中国教师》2014,(24):46-47
<正>《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寥寥百字,读来却是言既简而意深微,尤其是字里行间蕴涵的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但仅凭单纯的字词翻译和词句分析很难让初二同学领会,尤其是作者隐藏在"闲"字背后的五味杂陈: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一、以"知己"为切入点品读作者复杂的心境我们经常说"文章憎命达""愤怒出诗人",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何其让人扼腕。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生活状态,怎一个"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