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8,(12):36-37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支付4.5亿两白银之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经济十分困难。据《申报》1904年9月11日报道,户部曾拟筹备邮政经费札文,  相似文献   
22.
非寿险被保险人若在投保期间连续若干年无索赔,保险公司在收取下一年保费时可以对其实行无赔款优待政策,这样既有利于鼓励被保险人提高防范风险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又有利于保险公司尽可能地避免小额索赔而节省费用,提高保险收益.本文考察了一类 "k级无赔款优待系统",提出了与实际情况更贴近的模型,并给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23.
张国庆 《历史学习》2001,(11):13-13
1918年3月3日,列宁在力排众议之后,使俄共(布)党和政府与德国政府,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上签字。依约,苏俄失地100万平方公里。同年3月27日,又在柏林签订苏德间三个附加条约,规定苏俄以各种形式赔款60亿马克。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签订如此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24.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25.
法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欠了美国大量的债务,战争使法国严重削弱但战后野心膨胀。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法国和美国的观点相抵触。三十年代大危机时,法国和美国间的矛盾又进一步激化。所以战后法国一直抵制偿还战债。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26.
王辉 《历史学习》2003,(11):6-6
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总有细心的学生问: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而后来中外条约中规定的中国赔款都是“若干两白银”。计算的名称和单位为何发生变化?原来,这和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对外贸易的不同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外(主要是中英间)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英国当时防止货币外流,禁止本国银币出口流通,所以中国赚取的外贸利润并非英镑,而是英国商人从世界贸易中获得的西班牙本洋。这种银元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就…  相似文献   
27.
1945年8月15日,伴随着日本天皇裕仁停战诏书的公示,在中国大地上飞扬跋扈了整整14个年的太阳旗颓然坠地,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28.
保险业是高风险的特殊产业,保险监管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从我国保险监管的发展看,监管的手段和方法是不断强化的,本就加入WTO后我国保险监管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勒索赔款和如何分赃,是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斗争的焦点。侵华列强专门组成了“赔款委员会”和“资源调查委员会”。以研究清政府可能负担的最高限额。各国首先在确定赔款总数上发生了争吵。德国“要求中国赔款。务到最高限度”,主张“二十万万马克之数”,因它“急需此款,以制造战舰”,以便与英国争雄。俄国也力主尽量榨取,急用赔款以加速西伯利...  相似文献   
30.
于小军 《历史学习》2010,(11):36-37
我在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时,在讲到中国战败而签订了《南京条约》,有许多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赔款为什么用西班牙银元,而不用中国银两,或者英镑。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提问,本人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