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61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F0004-F0004
本刊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要求,本刊版式进行相应规范,并对作者来稿作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172.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日益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及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校实际,从毕业生培养的模式来分析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及途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3.
赣南小炒鱼     
衷新星 《大学生》2013,(3):23-23
周末,难得回趟老家,嘴馋的我准备跟母亲学做我最爱吃的赣南,J、炒鱼,好让异地生活的我,对它有相思之苦时有所解。提起这道菜还有个小故事。赣南小炒鱼经常被人不小心误传为“赣南炒小鱼”,这种误传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4.
为了探寻赣南客家文化在本土高职院校进一步传播的有效路径,文章首先介绍了赣南客家文化的内涵及特质,然后分析了赣南客家文化融入高职校园的要义,最后论述了赣南客家文化进高职校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5.
将惯用于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研究加以创新,以赣南3类28种非物质传统民俗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从地点时间、形式主题和文化精神特征出发,识别出发生基因、表象基因和元素基因,并提取形式、文化和意义基因.通过建立详细的识别和提取步骤,对赣南非物质传统民俗文化进行分类组合,分析其多元性的异同特征和内在联系机理,提取出赣南非物质传统民俗文化的主体基因、共性基因和个性基因.并归纳出以"积极向上的传统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联系机理,为非物质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6.
方锦明 《教育》2012,(25):27
1987年,刚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赣南一个森林小铁路教育学校,为铁路职工补习高中文化。学员虽然不多,但是由于已是成年人,是铁路工人,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很快与他们打成了一片。在那里,我度过了第一个教师节。前一天,我还在想:我才刚刚来这个学校,这些学员们会不会关注到刚刚  相似文献   
177.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全面调查,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8.
本文主要介绍解赣南采茶戏丑角,通过对赣南采茶戏中丑角的分析,阐述其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地位及重要作用。赣南采茶戏的题材应用广泛,被一大批音乐工作者所采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更多人对赣南采茶戏有新的认识,从而不断推进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发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9.
赣南民间元宵歌唱请九方神灵保佑安康,歌颂爱情,反映出节庆的欢乐。透过故事的背后,可以探讨家族迁徙及祖先的生活经历。但时至今日,大部分民间元宵歌已经消亡,把它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与保护,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0.
赣东北、赣南地处双循环的关键要地。在两地开展的实地调查和农村社工实务表明,随着现代性在乡村社会的流布,一定的时空条件中的亲密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疏离现象是社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因而,有必要系统理清亲密关系与疏离感的概念和特征,进而分析疏离感的生成机制。理论梳理和现实案例都表明,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时,有必要以亲属关系的介入和优化作为实践重点,以维护乡村亲密关系的基本三角稳定。在介入中,需要着眼于可持续性,谨慎而稳妥地强化存在的相互性,进而一手建构交往主体间的共享性,一手防范假性亲密关系带来的风险,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大发展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