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资鑫 《精武》2004,(4):18-19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写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长靠武打,这便是当阳之围、长坂大战。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在这场恶战中,孤身一人的子龙“解开勒甲丝,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掩护在怀”,杀透几十万曹兵重围,“已离开大阵,血满  相似文献   
42.
故里与故居是相联系而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赵云籍贯,"常山真定"很明确,具体到乡里目前则无文献与文物资料证明。由于古今行政区划变迁,人们对于赵云故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看法。东垣、真定、东古城的变迁,真定、正定的由来变化以及房子临城沿革、民间传说、坟墓等,无不说明了赵云故里应依据《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的记载,在东汉真定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辖区内寻找,正定县城不会有赵云的故居,临城县不会是赵云的故里,故里碑不能作为确定赵云故里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论赵云形象的范型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中赵云渐成人们最喜爱的人物。论文不从概念出发,而通过《三国志》之影响、《三国演义》文本解读和《水浒》武松、《说唐》罗成等古典小说延伸比较的方法来认识赵云形象,力求做到不拔高、不贬低,并以赵云形象为范型指出“武功暗示”是塑造古典小说完美之将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44.
杨宁 《教育》2013,(23):40
10余篇SCI论文,5项国家发明专利,让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赵云龙成为校园里人尽皆知的"科研明星"。他说:"我享受的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的过程。荣誉和成绩只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做实验是件快乐的事情从初中起,赵云龙就特别喜欢理科。2008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后,他选了心仪已久的材料学作为专业。对实验兴趣浓厚的赵云龙,在大一下学期就主动进入学院的实验室学习。  相似文献   
45.
这是发生在2010年12月3日上午一件令人感动的故事,上午10点30分,一位60多岁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张用大红纸写的感谢信来到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万年矿赵云佩矿长的办公室,一进门老人眼含热泪,一把拉住赵矿长的手激动的说:  相似文献   
46.
名字的烦恼     
"我不是男生!"我冲着同桌崔彦松大声喊。并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我的名字——赵云,不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是男孩呢!跟网友聊天时,我告诉他们我是一个正宗的女孩,他们会给我发20个笑掉大牙的"笑脸"。暑假我去云南旅游,当我拿到南京到大理  相似文献   
47.
朱枫  leffis 《音乐世界》2008,(10):96-99
赵云与妻子女剑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一场沉寂的大战在赵云从战场上救出孙尚香之后悄然发生。女剑失踪,家破人亡,赵云投蜀伐魏怒战敌军。就在此时,曹营出现了一名十分善战的女将,如幽灵一般令孙刘两军死伤惨重,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背景……继完美时空推出的中国首部真人 CG 电影《赤壁·女剑传》前两章在本刊上期火爆放送之后,近日该片的第三章节也震撼登场。  相似文献   
48.
朱枫  Leffis 《音乐世界》2008,(9):96-9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正传野史,一直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水煮、麻辣均已过时,时下最当行的应数"完美时空"近日推出的中国首部真人 CG 电影《赤壁·女剑传》,还原历史场景,用镜头记录三国虎将的真情故事,以电影网游的形式,颠覆三国。  相似文献   
49.
"常山赵子龙"是历代史书中对赵云故乡的不贰注解.古"常山"即今之河北正定县,但2005年河北临城县"赵云故里碑"的出土,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给人们提供了合理质疑的空间.临城是否为赵云真正的故乡,需要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考证,但是正定作为赵云故乡的传统观念正在遭遇一定程度的挑战.  相似文献   
50.
赵云以其忠肝义胆的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人们亲睐,从史书到小说再到今天的影视作品以赵云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本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新的诠释,本文试从《三国志》、《三国演义》和《见龙卸甲》几部作品来探讨其形象流变的过程、意义与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