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抗日战争初期,岭南大学、广东国民大学等广州的几所高校为谋求保存,纷纷迁往当时的香港英租界地区。这些高校迁港后虽办学时间不长,但对于香港教育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与内地的交流,却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学别人哭拜。他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相似文献   
123.
它们好犯错     
在日常的学习中,有些字词很容易被大家记错、用错。我们精选了"犯错率"最高的100个词,每期安排10个跟大家见面。同学们一定要记清它们的面孔,相信对于大家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哦!  相似文献   
124.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本人拟从具体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从而能够辩证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是材料  相似文献   
125.
别离之情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古人为赴考、出使、迁谪、征戍等原因出行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长亭古道边,灞桥杨柳下,一挥手、一回眸之间,那或浓或淡的离情、或慷慨悲壮或凄婉  相似文献   
126.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2,(1):63
光绪帝"生平档案"成藏家镇宅之宝古籍《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相当于清朝光绪皇帝的生平档案,记录了其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史实。哈尔滨市一位古籍爱好者有幸在一次拍卖中得到了这套古籍中的一册,这本"皇家档案"也成了这位藏家的镇宅之宝。  相似文献   
127.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抢救战区学校,保存湖北教育的基础,将湖北战区各类公私立中等学校合并,组建“湖北联中”,统一迁往鄂西,鄂北后方各县。这是抗战时期湖北中等教育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和战略调整,也是湖北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本考察了这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经过。分析了其历史成效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8.
刘伯温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他所撰的《儒林许氏第一始迁祖晟公传》,是笔者新近发现的一篇佚文。它对研究刘伯温与常州文化,尤其是姓氏文化,以及研究刘伯温的生平与思想极具文献价值。本文在简要叙述佚文发现的经过之后,对佚文全文作了介绍,并对佚文中所涉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作了考察和注释,最后还对他为什么写这篇传记作了初步推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9.
迁地保护做为对濒危珍稀动物拯救繁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丧失栖息地或种群数量过小的濒危动物保护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目前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迁想妙得"说的剖析,阐述了画家主观意识联想在表现客观对象过程中的作用,"进入角色"创获心灵深处的感悟,从而使艺术形象达到"传神"的效果,体现出绘画的创作构思和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