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画不说“画”而说“写”,这是很有意味的。“画”指向客观对象,是从再现的角度看问题;“写者泻也”,发自主体的心录,是从表现的角度看问题,表现是心性的表现,情意的表现,所以必然重情意的报写而轻形貌的描绘。人的心性和情意在本质上追求自由,而“”是自由的纯粹境界。  相似文献   
22.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3.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推崇的文学“轻”风格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躲避沉重和困苦,往往在文学艺术中凭借智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寻求一种摆脱,于是“轻”风格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并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4.
“■”在今所见楚国简帛材料中出现108例,其形可溯源至甲骨文“■”。“■”从辵从止从,存在三种或体,“■”“■”“■”。其中“辵”形的书写呈现出结体分散的特征,且受到相似构形“远”“遊”的类化;部分“止”形呈半包围之势,与“■”形相混,“止-■”讹混的现象还存在于“族”“旅”“歬”“步”“遊”等楚文字形体中。特殊形体“■”或可作为“■-■”形体演变的过渡形态;在字词关系中,“■”用以表示{失}{}{佚}{泆},字词对应关系较为复杂。除用作动词外,还可用于姓氏人名。  相似文献   
25.
本文试结合中国画论中有关“品”的一些重要论述,从“品”涵义的“多义性”和“历史演进性”两个方面,并结合画论中的“神之争”,对“选品”这一概念的审美内涵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
林小云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27-29,33
今本<吴越春秋>是残本而非全本.亡的两卷其一应该在今本<廅闾内传>之后,<夫差内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阖闾"南伐于越"的檇李之战和夫差即位三年的励精图治.另一卷应该是在今本<越王无余外传>之后,<勾践入臣外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勾践轻信所谓"大朋之龟"的吉兆,不听范蠡劝谏,轻率伐吴,导致兵败夫椒,不得不退守会稽,与吴行成.这部分内容中应该是融合了范蠡、文种二人的生平及其入越经过的.  相似文献   
27.
广陵诗人朱曰藩在明正、嘉间以羽翼杨慎著称.本文据相关文献,举述其一生文学交游的主要情况及对其诗歌创作旨趣之影响:早岁因与吴中诗人王宠相善而沉酣于汉魏六朝诗文;释褐后先后与岘山老社及金陵文人游处,其间因游宦滇云的江南士人为介,得与杨慎缔交.朱、杨的"千里神交"与正、嘉诗坛风会更迭及杨慎居间的影响力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8.
《庄子》一书兼具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宋代以前,研究者多着重于义理或字词训诂。真正较为全面地从文学这一角度来解析《庄子》,则是从宋代理学家林希的《庄子口义》开始的。该书是宋代《庄》学代表作之一,也是整个《庄》学史上一部较有特色的著作。该书除了以佛学、理学解《庄》外,还特意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并开启了明清《庄》学重视《庄子》文学色彩的先声。  相似文献   
29.
收集整理汪汝谦、罗、凌世韶、许宁、姚思孝、汪知微、汪为龙、汪作霖、汪知默、曾应鹇、王泰徵、江天一12位明末清初徽籍人士的80余首诗篇,其中有四分之一咏及黄山。对作者、诗的出处、诗词涉及人物与历史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30.
六朝时期玄学兴盛 ,思想解放 ,个性张扬 ,故而文艺心理思想中的人格问题尤为突出。时势的纷乱和人们对率直高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导致审美人格在六朝正式确立。这一审美人格的主要特征这“” ,具体表现为 :的气质风度 (超然洒脱 ) ,的审美心态 (虚静 ) ,的审美对象(自然山水 )。审美人格的确立带来了中国古典文艺心理思想在六朝的首次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