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7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教育   24969篇
科学研究   1225篇
各国文化   103篇
体育   396篇
综合类   962篇
文化理论   182篇
信息传播   2157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28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864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926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919篇
  2013年   1469篇
  2012年   1864篇
  2011年   1919篇
  2010年   1752篇
  2009年   1792篇
  2008年   2276篇
  2007年   1933篇
  2006年   1618篇
  2005年   1337篇
  2004年   1204篇
  2003年   1193篇
  2002年   1313篇
  2001年   890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中,教育活动是直接指向从根本上实现“人之为人”这个目标的,这一目标与道德性诉求不可分离.因此,道德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展现和促进人类全部生命潜能的健康生长,以实现最大的善.这样一种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被理解为既是指向人性的自明完满的,又是内在化并体现于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之中的;这样的一种道德教育的实践,应该被理解为既是根源于人类的自我完善性,同时又是具有其社会历史条件性的.  相似文献   
992.
993.
董思颖 《文化学刊》2015,(2):191-192
把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进行厘清,并把先行行为认定的范围、内容等作一个清晰的界定,并对道德义务能否作为不作为犯罪义务的来源进行讨论,对我国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艾敬敬 《中国德育》2015,(15):73-74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大人们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是男子汉,要帮助女同学提包包"。这句看似正常的话其实存在三个疑问需要我们厘清:要帮助女同学,男同学就不用帮助了吗?这种引导方式合适吗?如果孩子不情愿当男子汉就可以不帮吗?生活中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心从"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到"我对你好,但你也要对我好",再到"我会承担法律义务,对你好",最终达到"不管法律如何规定,我会以我自己的方式永远对你好"。  相似文献   
995.
姜萍 《科教文汇》2020,(5):141-142
活动设计是活动开展的方案和设想,是活动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设计案例,分别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问题探究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996.
德育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实践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离开了实践,德育工作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只有把德育工作植根于丰富的实践之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德育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全靠我们大胆地去试、去闯。多年来,笔者以很大精力投入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先后进行了少则数小时、多达数年的德育工作实验。归纳起来,主要是围绕着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组织、指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指导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等几方面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97.
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帮助高校教育更快地摆脱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行为,对于全面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篇文章以"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通过对目前中国高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98.
肖甜 《科教文汇》2020,(10):28-31
“四书”揭示了诚的内涵、指向、价值、实现路径。它包括本体论上天道和人道以及知情意行的真诚和一致含义。处于和不同德性、对象交互的关系链中,其具有化己、化人、化物等价值,可以通过存心自省、格物致知等路径实现。它是君子人格的重要构成,也对当代学校公民教育评价有所启示:以公民之诚论证好公民的素养,也明晰不可为,即诚之匮乏、狭隘、功利、无知和规训;强调教育者应拥有诚之伦理示范、真诚评价学生并善于剔除假象;以制度他律和道德自律作为沟通公民之诚教育评价和过程的桥梁,需完善学校公民教育、德育制度体系并培养学生道德自主性、使之行“慎独”之义等。  相似文献   
999.
郭培凤 《科教文汇》2020,(12):132-1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社会道德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在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认知观念出现了偏差,给不良道德思潮以可乘之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的价值入手,引起社会对道德认知规律的普遍关注;然后以上海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为基础,管窥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最后结合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特点,提出契合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的针对性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苏格拉底之死与殉"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意义事件。如说耶稣之死是为了“救赎”,苏格拉底之死则是为了“殉道”。苏格拉底之死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伦理审判与法律契约的冲突如何得到价值的“和解”。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的社会法律制度,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其生死观、人格建构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并阐述苏格拉底之死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