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出生于福建永安,祖籍江西余江,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新闻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  相似文献   
33.
牛超 《出版参考》2021,(3):53-56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邹韬奋创办《生活》周刊,呼吁抗日救亡;筹办《大众生活》,高擎救国大旗;创立《生活日报》,号召团结御侮;构筑《抗战》高地,引领正确舆论;复刊《大众生活》,坚守宣传阵地.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报刊为核心,梳理和分析邹韬奋先生出版救国的卓越贡献,借此榜样力量,激励新时代新闻出版工作者履职尽责、文化兴邦.  相似文献   
34.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35.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名恩润,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长乐。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36.
本文探讨了不同时代的著名记者邹韬奋和白岩松,从他们的代表作《生活》周刊的"小言论"和《新闻1+1》出发,探讨了二者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7.
陈有春  刘军 《职教论坛》2005,(25):58-60
邹韬奋在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时,对职业指导进行了关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思想.他厘定了职业指导的内涵及范围,明确了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指明了职业指导的实施方法,强调了学习外国先进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等.他的思想在我国职业指导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从《读者信箱》专栏解读邹韬奋办刊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设立的《读者信箱》专栏,最大的特色是不断改革创新;联系群众,动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好准备,是《读者信箱》的灵魂;全心全意为最大多数民众服务是邹韬奋办刊精神具体实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9.
欧福泰 《新闻前哨》2011,(11):86-87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新闻手段服务于社会,是记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强化与彰显这一责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铁肩担道义,强化社会责任我国的新闻前辈邹韬奋曾对记者的社会责任有过较为精辟的论述,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一名记者,  相似文献   
40.
已难以回忆1950年转到新华书店的时候读邹韬奋的《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的印象。现在从出版史的角度重读,感到这本小书的真正厚重之处,集中在回答韬奋的一句话:“诚然,我们是前进的书店,但是在上海和我们同时或先后成立的前进的书店不止一家。何以我们的书店会比较有更广大的发展?”(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