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林地区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在安林地区形成了两条成矿带,包含8个矿田。在有利成矿的地质构造和岩浆岩的复合部位,形成了矿石储量最大的李珍矿床。根据物探异常显示,安林地区仍具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从结构角度讨论了氟化氢的酸性强度问题 ,认为体系中氟离子在H2 O溶剂体系和HF深剂体系中的不同状态和性质是导致氟化氢作为溶质和作为溶剂时体系酸度截然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有机化学中常用Lewis酸碱理论来判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酸性。即Lewis把能够接受未共用电子的物质定义为酸。有机酸与无机酸一样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相似文献   
15.
16.
对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实验题部分分析,不难发现,流程设计式实验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其主要题型有以下两种.一、检验物质组成、性质验证实验的流程设计在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中,有关检测物质组成的实验设计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考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离子检测、气化后的成分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离子检测、气体成分检测的先后顺序,防止各成分检验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7.
中学有机化学知识有一定局限制性,有一些"约定俗成"规则,即称为"潜规则",掌握这些"潜规则"有利于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归纳有机化学"潜规则"二十余例,供复习参考.1.苯及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由于苯环上不存在碳碳双键,所以,苯及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反应,一般情况下只发生取代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实验室合成的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酸性红染料,重点考察了Fe3+的掺杂量、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添加量、酸性红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掺杂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5 g/L、pH为2.0、质量浓度为40 mg/L的酸性红100 mL,用白炽灯光照降解酸性红30 min,酸性红降解率可达98.45%.  相似文献   
19.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的硬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酸性铬蓝 K(ACBK)在 p H为 10 .0的 NH3- NH4Cl介质中与钙和镁同时显色的条件 ,试验表明 ,Ca2 + 和 Mg2 + 离子均可与 ACBK形成 1∶ 1的配合物 ,在 46 8nm波长处 ,两种配合物存在一等摩尔吸收点 ,对应于该点的等摩尔吸光系数ε=7.6× 10 3L· mol- 1 · cm- 1 ,在此波长及最佳操作条件下 ,Ca2 + 和 Mg2 + 的总含量在 0~ 3× 10 - 5 m ol· L- 1 浓度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测定钙镁总含量的方法 ,应用于水硬度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胡刚 《韶关大学学报》1995,16(2):140-14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的除油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除油工艺方法。利用Fe-H2O体系的电位-PH图结合有关电化学理论,推导了过程反应自动进行的热力学条件。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除油工艺过程,得出了最佳技术条件,并讨论了影响除油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