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313篇
科学研究   27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简答题 例1(河南省中考题)某同学在实脸室中 做了知下实脸:取一药匙氧化钙放入一个洁净 的烧杯里,加适贵水,用玻瑞捧搅拌,放置澄清.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酸碱溶液质子平衡条件,综合指出了散见于文献中四种表述方法,简析了通式法,图示法等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混合酸碱溶液的酸碱度计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人工合成磷酸硅铝分子筛的方法 ,包括采用不同的有机模板剂 ,不同的混合物配比 ,pH值等因素对合成结果的影响 ,简介磷酸硅铝分子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印度的一位大师,他身边有一位愁眉苦脸的弟子,这位弟子总是感觉不快乐,总是感觉痛苦很多,对什么都抱怨个不停。  相似文献   
56.
1 有固体无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固体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 反应物为固体、生成物中也有固体的反应(1)绿变黑Cu2 (OH) 2 CO3△ 2CuO +H2 O +CO2 ↑(2 )紫黑变黑2KMnO4△ K2 MnO4 +MnO2 +O2 ↑(3)黑变红2CuO +C 高温Cu +CO2 ↑(4 )蓝变白CuSO4 ·5H2 O △ CuSO4 +5H2 O1.2 反应物为固体和气体、生成物中有固体的反应(1)红变黑  2Cu +O2△ 2CuO(2 )红变白  4P +5O2点燃2P2 O5(3)银白变黑  3Fe +2O2点燃Fe3O42 固体完全与溶液间的反应2 .1 固体完全溶解于溶液…  相似文献   
57.
近几年高考,几乎都有以“酸 碱→盐 水”这一中和反应情景为铺垫,将酸碱的电离、电离度、盐的水解、pH计算、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等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定量考查的题目,尤以2000年全国卷第26题考查的力度最大,设问从思维能力的层次要求由低到高逐步加深,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素质的命题思路。  相似文献   
58.
徐守兵 《化学教学》2007,(11):58-60
1 一元酸的滴定曲线 1.1 盐酸-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以ca=0.10mol/L-l、Va=20.00mL分别表示酸的浓度和体积,cb=0.10moI/L-1、Vb分别表示碱的浓度和体积(下同),滴定过程中电荷平衡式为:c(Na ) c(H )=c(Cl-) c(OH-)  相似文献   
59.
有机化学理论内容繁多,具有很鲜明的学科性,例如C~(IV)结构理论,游离基、亲电、亲核反应理论。而无机化学中的重要的氧化还原及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这当然与有机化合材料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反应千变万化的客观因素有关,同样也有人们对无机化学理论在有机化学中应用认识不够的主观因素。本文仅对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广泛应用做一抛砖引玉的综述,力求做到把酸碱理论真正与有机化学的结构和反应理论结合起来,进而说明更多的有机化学的问题。1 酸碱理论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判断Lewis酸碱强弱的标准主要根据形成酸碱加合物的稳定性及酸、碱取代反应进行的程度;通过找到影响酸碱强度的因素及测定Lewis酸碱强度的方法,可使Lewis酸碱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