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29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中西宗教对神的性质的认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西方的神具有真正的形而上性质,而中国的神则始终没有脱离自然的属性。  相似文献   
922.
下面发表的顾颉刚、俞剑华、熊佛西三位先生的佚,原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小型的油印内部刊物《铁风》和《鲁迅纪念特刊》上。  相似文献   
923.
乐山大佛     
2003-7M《乐山大佛》极限片的载体片源较多,目 前所知约30多个版本50余种(不含玫瑰图和牡丹图普资 片的加印片),年代最早为20世纪4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  相似文献   
924.
学术失范与中国学术的深层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目前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无疑显示了中国学术提升自身的努力,但中国知识分子的弱点却再一次暴露出来:大多数批评不是着眼于探究学术失范的深层原因,而是情绪化地进行道德审判,急于将某些人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仿佛道德的审判一结  相似文献   
925.
926.
六祖惠能幼年丧父,少时家贫,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可以说是目不识丁,但他潜心学佛,礼湖北黄梅东山寺弘忍大师为师。后来成为一代宗师,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千余年,成为东方三圣之一。惠能的成长历程,证明了“下下人有上上智”。这样巨大的成就,无疑是通过努力学习取得的,因此,我们试从他的学习观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27.
你往何处去     
青年作家甘世佳为什么要出《你往何处去》这个作文题,且看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毛荣富的解读《东西南北,你往何处去》。  相似文献   
928.
中国儒、道、佛思想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和艺术载体的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德化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发展中,其陶瓷文化深受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以其地区文化的形式,在泥塑、瓷塑与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德化陶瓷艺术,希望为德化陶瓷的创造、发展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9.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相似文献   
930.
禅宗佛性论     
禅宗的佛性论依据是汉唐的佛学理论,汉唐佛学是融会中国文化与印度佛学而成,它将佛学的精神在中国得到了深远的发展。禅宗的由来可以追溯至佛祖释迦牟尼灵山法会的拈花一笑,并由此而确立了禅门要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为禅宗开辟了修行法门的理论前提。六祖慧能吸取了汉唐佛法的精神,进一步将佛学进行中国本土化的革新,促进了禅宗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