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701.
随着人类社会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宗教的依附几尽消失,但金钱世俗的魅力,依然令人眼花缭乱,金钱崇拜实际上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宗教”。如果说金钱崇拜源于人自身力量的匮乏和对第2种力量的追求,那么,由财富带来的显赫和炫耀始终是他们第一位的需要,不健康的人格和灵魂的堕落,是其产生的内在根源,不够完善的社会机制和社会不正之风,是其存在的土壤基础。  相似文献   
702.
当年轻恋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时,独身老人也在追求自己的爱情。老年人婚恋由于要遭遇疾病、金钱、子女和传统观念的种种挑战,他们的爱情难度更大。有些老人能找到幸福,有的老人却品尝了爱的苦涩。  相似文献   
703.
小学生正确“金钱观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纯美 《班主任》2004,(7):18-19
理财也应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正确金钱观念的培养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04.
本文从金钱观念入手 ,对“二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作出界定。笔者认为 ,为市民写心 ,用市民的眼光去看待金钱 ,展现市民各阶层对金钱的向往、追求和态度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价值观念 ,这是“二拍”对文学史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705.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颇有特色 ,特别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写得活灵活现 ,入木三分。本文着重从金钱、爱情、人性三个方面对曹七巧进行了评析 ,并进而指出作品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6.
本文认为,真正使小说产生震撼人心效果的是百宝箱,否则杜十娘的投江便会显得苍白无力。经济因素是导致这个悲剧的直接原因。作品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后随着手工业、商业的高度发展,城市市民和其他各阶层人士商品经济意识普遍加强,金钱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主义因素已经萌芽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现实。更为可贵的是作品既反映这一现实,又能在理性上清醒地超越它:即肯定金钱的威力无处不在,又在更高层面上否定和批判其罪恶性的一面,从而展示出作者创作思想的进步性,深刻性,且富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707.
人生三味     
依蝶 《教书育人》2006,(11):60-60
等待 我们一直在等待。不管我们在不在意,等待已跟着我们生命的脚步在走——我们等待理想的实现,等待真挚的友谊,等待醉人的爱情,等待金钱、地位以及那些可以言说或不能言说的人生种种。那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的等待贯穿了我们的一生,我们必须坚持等待,除此而外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708.
马保国 《中国教师》2011,(18):14-15
<正>教师应不应该收礼,学生应不应该送礼,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候,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了"大是大非,非黑即白"的问题了。按照这个思路来看,教师收礼、学生送礼的问题就要一刀切,因为这里面的确可能存在金钱交易、行贿受贿的个例。但是我想,大家能不能  相似文献   
709.
《红楼梦》生活层面包括金钱司法、一滴无存、放贷收利、收账到位、苦心经营、适度消费、笑傲敛财、爱岗敬业、巧立名目、疑似贪污、典当消费等情形,对今天的消费理念和经营理念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人们应从《红楼梦》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系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10.
试通过深入剖析《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对丈夫、情人和孩子的感情与她对金钱的渴求之间让人难以琢磨的模糊关系,证明通过摩尔这一形象,笛福向读者揭露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丑恶,批判不顾道德廉耻、盲目追求金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