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55篇
科学研究   27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省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蛋壳陶了.蛋壳陶身为黑色,在灯光的照耀下宛如镜子一般,最奇特的是陶器的厚度仅0.1毫米左右,因此看起来很大的蛋壳陶,重量才10克左右.  相似文献   
2.
杨先理 《新闻前哨》2004,(11):44-44
在实践中,为何有的记者只能写出平庸的报道,而有的人能写出深度、厚度和力度俱佳的新闻佳作?区别之一就在于后者具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模式。它就像雷达的天线,以一点为依托,思维呈多维、放射性扩散,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创新因子。它是一种科学的、全面的认知和反映社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也应是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65 cm和80 cm松铺厚度路基的全比尺现场试验,提出保障大厚度路基压实效果的施工工艺和评价方法,以提高路基填筑的施工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创新点:1.改进适用于大厚度路基压实度评价的灌砂法;2.建立碾压轮载作用下的路基内部动态土压力计算修正方程;3.提出大厚度路基压实施工工艺及验收指标与压实度的关联关系,对大厚度路基压实质量进行可靠快速评价。方法:1.采用改进的灌砂筒及其标定方法,对大厚度路基的压实度进行分层检测;2.基于现场土压力分层监测,获得碾压机械作用下动态土压力沿路基深度的衰减规律;3.通过对每一遍碾压后的压实度、沉降差、K30、动态回弹模量、动弯沉进行多点检测和分析,获得各物理力学指标随碾压遍数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联关系。结论:1.高能级压实下的65 cm和80 cm松铺厚度路基动土压力可达0.19~1.18 MPa和0.079~1.19 MPa,可采用修正后的Boussinesq方程表达;2.路基压实效果与应力水平和土层下部支撑密切相关,底层土体压实度提升前上层土体难以致密化;3.高能级碾压机械可保证大厚度路基全深度有效压实,且动弯沉作为大厚度路基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室内和外墙中的湿缓冲效应对外墙最佳保温层厚度的影响,提高夏热冬冷地区外墙最佳保温层厚度的预测精度。创新点:1.通过结合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和室内热湿环境模型,构建考虑室内湿缓冲效应的最佳保温层厚度优化方法;2.获得室内湿缓冲对最佳保温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及与外墙湿缓冲的对抗关系。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水分从室外环境转移至室内环境时的外墙能量负荷,并得到最佳保温层厚度的优化方法(图1);2.通过案例研究,得到气密性和室内热源对最佳保温层厚度的影响(图6);3.通过优化方法间的对比,探讨室内湿缓冲和外墙湿缓冲对最佳保温层厚度的影响。结论:1.室内湿缓冲效应对最佳保温层厚度的影响是围护结构外墙中湿缓冲效应的2.54倍,而且这两种湿缓冲效应对最佳保温厚度的贡献相反。2.在每小时换气一次(1 ACH)和100%正常热源条件下,南墙的最佳保温厚度可能被高估了2.13%~3.59%,而单面墙的年能量负荷可能被低估了10.10%~11.44%;在同属夏热冬冷地区的不同城市中,外墙湿缓冲的影响差异较大。3.气密性的降低和室内热源的增加会导致最佳保温厚度的轻微降低。  相似文献   
5.
6.
本阐述了薄膜干涉中增透膜的反射和透射过程,指出了学生因忽视半波损失而对皂液薄膜厚度产生的错误认识,分析了学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筑屋面的传热热损失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所有传热热损失中约占9%,且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也是改善顶层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ZL聚苯颗粒屋面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按照国家设计要求设计计算的保温层厚度摊抹在屋面上,施工成型为完整的整体性屋面保温层.  相似文献   
8.
9.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和粥样斑块进行超声检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7例受检者,男139例,女88例,年龄45~57岁(平均53.25±3.01岁).大部分受检者有多重危险因素但临床上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并以药物治疗为主.1.记录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吸烟史及家族史.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取平均IMT.3.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组,正常对照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4.冠心病危险因素按国际标准确定:危险因素评分范围为0~5,以危险因素评分≥2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结果:1.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比较 :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血压、血糖、胆固醇、腰围水平升高,随LDL-L下降,颈动脉(IMT)加重.2.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比较: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颈动脉IMT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异常检出率明显升高.3.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比较: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按等级检验进行秩和检验(H=20.16,P<0.05),并且随IMT增厚,危险因素积分逐渐升高.4.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在双变量Spearsman相关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中,IMT与舒张压、HDL-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BG、SBP、TC、TG、LDL-C、RF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IMT与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与0.219.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人体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比较法、文献综述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结合男子健美运动员比赛评分规则,对2006年、2007年与2008年全国健美锦标赛的男子60公斤级前15名男子健美运动员进行皮脂厚度的测量,并对其皮脂厚度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行同年的冠军与优秀运动员皮脂厚度指标的比较;同年的优秀运动员与次优秀运动员的皮脂厚度指标的比较;不同年间的优秀运动员皮脂厚度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名次越高,各部位的皮脂应越薄;不同名次运动员各不同部位皮脂都有着不同的差异,腹部要比背部薄,腹部要比臂部厚;2007与2008年运动员的背部与腹部皮脂厚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