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1002篇
科学研究   79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0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32.
作者在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同时,在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注重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在科研中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将科研项目所获取的实验结果及标本应用于实验教学.这样即可以使科研工作不受任何影响,又可以将科研的试验结果直接为教学服务,由此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团队知识扩散的行为难题与组织学习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团队知识扩散相关表征的界定,确定了复杂环境下团队知识共享与整合的基本认知。与此同时,对知识扩散行为难题的剖析,引出组织学习是影响其有效配置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从学习能力、学习平台、学习效用以及学习氛围等方面充实了团队知识扩散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34.
科技进步对经济效率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稳 《中国软科学》2003,1(2):96-102
本文分析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效率增长的源泉,科技进步一方面是以物质资本为载体,另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本为载体,增进劳动要素的产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效率的增长。而科技进步对经济效率增长的这种作用机制有四种主要的实现途径和形式:知识外溢、人力资本积累、研究与发展活动和国际技术的扩散。  相似文献   
35.
技术创新横向扩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回顾了传统技术创新扩散的定量分析的发展过程,并针对传统定量分析研究的不足,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创新的横向扩散模型。本文利用中国移动通信手机用户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该元胞自动机模型所模拟出来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6.
闵超  张帅  孙建军 《情报学报》2020,(3):259-273
科学知识借助引用关系发生动态扩散,客观记录科学发展与演化的轨迹。由于知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孤立的观点看待科学知识的影响与价值往往得到的是片面的感观。本文从联系的视角观察科学知识产出,尝试通过被引、引用、文献耦合与共被引等文献关系为单篇论著构建引文扩散网络,探讨"文献嵌入网络"的概念、测度方式及其在引文扩散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案例分析显示,科学知识的形成相伴于科学知识网络的发展,同时也受到这个网络的影响:科学知识向科学领域的扩散,遵循从核心领域向周边领域的扩散模式;施引文献可以揭示目标文献中没有显式呈现的信息;四种文献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引文扩散过程显示出知识的"黏滞性"与非常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对科学产出的扩散网络进行量化有助于为全面评价其价值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7.
研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知识扩散网络和路径,可以为开展跨学科研究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提供参考。采用群体中心度指标,基于文献的引证关系和共被引网络对不同学科的网络位置进行了测度,探析了以共被引网络群体中心度为测量指标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交叉与知识扩散状况。结果表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在整个科学知识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且对各学科都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对经济学、心理学对教育学和体育学、哲学对政治学、环境科学对人文地理学等也有较强的知识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38.
《新闻界》2020,(3):51-62
本文基于网络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社会传染理论,对社交机器人驱动社会扩散的机制进行探究揭示:社交机器人是通过按需高效地改变社交网络的动态结构,来相应控制社会扩散的范围和速率。即:通过不同社会传染类型建构社交网络动态结构,以不同信息传输方式改变社交网络动态结构,依托双层覆盖网络驱动社交网络动态结构,以及集群化与智能化,从而共同构成了从社会传染到社会扩散的高效驱动传播机制。并基于这一原理机制的新阐释、新解构,初步探讨揭示在智能传播时代下对社交机器人相关治理的原则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意义]探究知识创新扩散路径下的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据此构建蕴含专家学者隐性知识的知识地图,对推动知识共享与创新至关重要。[方法 /过程]首先从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地图融合的角度明确创新扩散驱动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原理,在此基础上建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流程模型,并以微电子领域为例,围绕主题、学科、机构、地区4个维度内的创新扩散路径,衍生出隐性知识载体的内在关联,借助可视化方式构建隐性知识地图,探究专家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规律。[结果 /结论 ]提出以创新扩散为驱动的微电子领域内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方案,追踪知识创新扩散脉络与隐性知识载体间知识流动行为,可充分满足专家定位、团队构建、专家推荐三个场景下的独特需求。  相似文献   
40.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内容,自2003年实施至今已经历8年的改革实践。精品课程建设无论在规模还是数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精品课程共建、共享中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缺乏相容性、技术平台和参数复杂度高、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不强等。为了提高精品课程的共建、共享水平,应借鉴创新扩散理论,建立统一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建立多元化评估机制及动态检测机制,从"重建设"向"重更新、主推广"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