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5444篇
科学研究   338篇
各国文化   91篇
体育   212篇
综合类   140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85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1040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有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题目是《赋得暮雨送李胄》。何谓“赋得”?《辞源》的解释是:“科举考试,考官以古人诗句,或各种事物为题,使作五言排律诗六韵或八韵,称为试帖,题目用‘赋得’。唐以前如梁元帝有《赋得涉江采芙蓉》诗,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六有《赋得  相似文献   
942.
晚清:儿童文化研究的新地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儿童文学研究界开始自觉进入儿童文化研究的领地,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学术动向。儿童文学本来就是儿童文化之要素,而且对儿童文化之研究有助于立体地认识儿童文学之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整体地审视儿童文学的美学世界。晚清至五四时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发轫期,也是儿童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地带。  相似文献   
943.
王韬是晚清大变局中一位重要人物,他学贯中西,思想承前启后,体现了一代学者对中国命运的不懈探索.其旅游思想中蕴涵了独特的深思远虑,其中不少是其改革思想的源头活水,作者从其旅游思想的诸多方面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44.
现象上课时,我经常鼓励学生提问,结果只有几个学生举手来提问。听了一些课,我也发现没有多少学生敢“提问”,多是老师在问学生。是学生没有疑问?是都会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学生问的能力缺失”这样的情况呢?成因我们知道,学生在小的时候都会有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45.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从不同视域对它作出了不同理解,对拓宽、深化唯物史观社会交往理论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但对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主体间性范畴的实质的把握不能脱离唯物史观视野,这样才能将主体问性的研究引向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对参加2005年北航口语考试改革的考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在交际任务型口语考试中影响学生口语水平发挥的因素,以期促进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改革,提高课堂口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47.
由于急愤图强,晚清小说从整体上乃是认知压倒内省,辞意浮浅批判稚拙。人物形象则由于直露的形而下指向,缺乏空灵飘渺的形而上追求,无法构成人性所需的双重冲突,因此晚清小说人物普遍枯瘦扁平,人性内涵相对狭窄稀薄。晚清小说中的人性意识、人权观念均在苏醒抬头,从整体上看,晚清小说仍走在注重道德的社会性一侧,对人性的认识与近代人文要求还有质之差异。但晚清小说迈出的对人性的追求却是五四文学不可或缺的台阶。晚清近代小说理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兼收西方文艺理论与西方哲学,获得了相当的深入性与某种最初的现代性。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将会围绕人性而展开。  相似文献   
948.
最近读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学术创新”系列首部专著:周育民教授的《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欣慰之余,立即被该书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史料所吸引。 晚清财政长期来是学术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现有成果大都属于某一侧面的专题论著。其  相似文献   
949.
王维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对自然景物和人生保持着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山水田园诗的创造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始终是能够表现他内心平静以及能够给他内心带来平静的事物。在意境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善于描写闲适无我的境界,善于营造空寂清妙的氛围,表现了他对空寂清妙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50.
中国美学一直把“清静”看作为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就美学意义而言,“清静”,或谓“清静”之境既是一种原初构成域又是一种最高审美境域。这种视“清静”为原发生构成态,经过升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又复归于“清静”的观点,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即天道生生不已,周流不居,“美”的构成也是如此,既生气流荡,生生不穷,处于永不停息的创造和革新之中,同时又周匝无垠,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机构成境域,圆融无碍、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