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70篇
科学研究   19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害中,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2 2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 从2005年起,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紧急情况演习,模拟停电、火灾、暴雨、地震等突发事件,锻炼学生的紧急避险意识.  相似文献   
72.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0人,副教授62人。设有土木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等7个硕士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点,土木与建筑领域工程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6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现有防灾城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4个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等4个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等3个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相似文献   
73.
天气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关系日益密切,要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其基础在于加强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因此,宣传和普及气象知识,已成为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校园气象站这一载体,开发气象校本课程,更有效地普及知识,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4.
《四川教育》2008,(7):23-24
胡锦涛: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 2008年6月23日,胡锦涛在雨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专门提到防灾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75.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6,21(9):12-14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4大挑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北京作为21世纪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安伞与城市发展己成为面临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及应急避险问题正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要办成历史上高水平的一届奥运会,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北京减灾协会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76.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他们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能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法律武器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思想政治》(三年级用书)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课中,编  相似文献   
77.
《中国高校招生》2004,(12):54-54
恩格斯曾有一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害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其实,自然灾害亦然。事实上,抗灾“预则立”,也是人们在无数次与重大自然灾害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换采的教训,不论水灾或地震都是这样。在唐山地震、98年特大洪水、沙尘暴、2003年非典后,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能领悟。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的道理,这也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78.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早期儒家对自然灾害非常重视,他们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忧患意识强烈,提倡灾前积极预防,消除隐患,临灾迅速开展救济活动,灾后实行补救措施.这就使社会系统对自然灾害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9.
80.
面对高风险的21世纪,人类必须建构一种新的文化学说,以作为应对策略。这种新文化策略必须接受“大现实”的制约,有消弭危机的能力,必须是平衡策略,并以人及人生价值为立足点。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大孔子学说,完全符合上述基本标准,是一种最稳健、最理性的文化策略。大孔子学说的理论架构包括两大部分:取材于孔子思想的单生主义、人本主义、中庸主义、关系主义、责任主义、经世主义,构成大孔子学说的核心部分;取材于其他文化体系的平衡的智性策略、制度及法治、灵修技术等,构成大孔子学说的外围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