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036篇
科学研究   176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81.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蜘蛛的丝》是其著名童话。本文就视觉,听觉,嗅觉等官能感受出发对其进行剖析鉴赏,探讨其“扬善罚恶”的主题。  相似文献   
82.
诱思探究教学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为依据,通过教师诱导,激起学生探究热情,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从诱思探究教学的核心理念出发组织教学,通过巧设情境、引导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形式,达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以思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3.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可见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当前  相似文献   
84.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于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和实施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了这一认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6.
周江云 《成才之路》2012,(20):83-8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位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基础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7.
李白与海德格尔,一个是中国盛唐的著名诗人,另一个是德国现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两人远隔时空,很难想象会有什么交集的诗歌理论,然通过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理论,即以海德格尔的思来透视诗仙李白的诗,会发现李白诗的高度不完全来自其洒脱飘逸的风格,而从根本上说,是以亲在的体验体现了存在的真理,是把真理用诗的语言道出,从而达到了海德格尔所认同的诗意栖居的高度,达到了美与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88.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开发和利用学  相似文献   
89.
文章通过对《红岩》中英雄人物的评论,一方面高度赞扬了他们为构建民族国家而掀起的巨大革命浪潮;另一方面也咀嚼了巨大革命代价后的酸楚,从而引发人们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90.
<正>一、明确目标任务,践行"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完成教师设置的具有真实情境和意义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掌握,发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高级认知能力,通过问题解决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