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大师的教书生活》(周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一书介绍了钱穆、朱自清、鲁迅、顾颉刚、陈寅恪、沈从文等大师的教书生涯,将当今的教育从业者带入一种古旧馨香、历久弥新的教育生活。现经作者同意,刊载该书导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52.
253.
陈寅恪旧藏清人批校明袁褧刻<世说新语>后印本六册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对了解清人治<世说新语>的成就以及近代学术的流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54.
编辑手记     
《东方文化》2000,(3):127-127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有好些“现象”值得谈论,譬如“郭沫若现象”、“茅盾现象”、“何其芳现象”、“曹禺现象”或“马寅初现象”、“陈寅恪现象”、“顾准现象”等等。如果谁有兴趣,可写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现象学”,那一定很有意思.也一定很沉重。  相似文献   
255.
武黎嵩 《中国文化》2011,(1):181-188
陈寅恪先生《诗集》有两首题为《寄卞孝萱》的诗,这两首诗陈寅恪先生遗诗残稿中没有,唐筼编诗目不载,卞孝萱先生生前也已失去了陈先生手稿。此二绝句録自吴宓先生抄存稿,藉此世人才知道有这两首诗。时人程巢父曾撰《卞孝萱娱母陈寅恪寄诗》文,试图揭示此诗背景。  相似文献   
256.
“建”的文化学意义与建鼓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①这不仅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表征,而且每一字都包含着一种文化背景,折射出某些民俗风尚,甚至牵连出某种社会观念。况且,字的形态、声读乃至意义都处于不断演化之中,从而使其文化内涵在演化中不断地获得扩充。以此观念来观照“建”字,或许可使我们在释字中体味出更多的“文化”意趣。问题的提出缘自卜键先生的大作《建木与建鼓》。②该文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对与“建”关联的两件物品“建木”与“建鼓”作了新的审视,认为建木是“沟通天地、接引天神的圣木”,建鼓是“将灵鼓与…  相似文献   
257.
20世纪20年代,陈寅恪从西方学成归国,来到清华大学国学院就职,他和另一名知名学者——以狂狷名世的刘文典在谈及教学事宜时,曾经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对对子)所对不逾十字,已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其中有与高中卒业应备之国文常识相关者,亦有汉语汉文之特殊优点之所在。这段话表明了陈寅恪对于"对子"的理解。接下来,他论述了四个"对子"的优点: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  相似文献   
258.
《初中生》2012,(31)
1.没有文凭的大师(栏目:“博览”) 史学大师陈寅恪被人们尊为“教授之教授”,而他终生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  相似文献   
259.
余英时的陈寅恪研究是其整个史学研究中的一部分。通过分析余英时对陈寅恪晚年心境的探讨和其在陈寅恪研究中反映出的特点与前后变化,可以从其他视域反映余英时的史学思想与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260.
1942年,国内物价飞涨。胡适听季羡林说陈寅恪一家食不果腹,立刻托季羡林送上3000美元,但陈寅恪坚辞不受,胡适想了一个陈寅恪能接受的办法,他提出将陈先生不需要的书抵扣这3000美元,于是季羡林奉送上3000美元,并替胡适拉回一车书。这车书,胡适捐给了一些社会机构。著名学者陈之藩青年时,胡适先生给了他一张四百美元的支票,资助他到美国留学。陈之藩后来有了钱马上就还给胡先生,还写了一封信致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