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文史互证”是陈寅恪先生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无论是在思想内涵方面,还是在文学研究方法领域,都为后学留下了可供继承的宝贵遗产.结合其代表性著作《〈秦妇吟〉校笺》,可对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262.
文史互证是我国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存在的历史悠久,经陈寅恪的完善得以成熟.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文史互证方法的根源追溯,第二部分则是以《元白诗笺证稿》为例,从三个方面对陈寅恪文史互证的精妙之处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63.
林宝敏 《教育》2013,(14):54-55
近日,一张民国清华研究院毕业证,引发笔者浓厚兴趣。一是毕业证的颁发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五日(即公元1926年6月25日),说明它是较早的一张毕业证。其次,颁发学校为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综合排名在国内高居榜首。三是毕业证的主人李鸿樾,与晚  相似文献   
264.
罗小四 《知识窗》2013,(15):43-43
有这样一些大师.他们在学问上广采博纳.博大精深.学究天人.但在学历上.却只有很低的认证。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凇吴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还不能算作正规大学.也不授予学位。陈先生自己认为.该校相当于高中程度。1925年,陈寅恪留学归国后就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之一,被誉为“教授的教授”.  相似文献   
265.
不说假话     
陈寅恪是我国20世纪诗学研究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开创了一种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学术方法,代表了古代的一个主流传统在现代新的复苏,影响很大。1953年,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做出了几项重大决策:在中国科学院再增设两个历史研究所,并创办一份代表新时代历史研究最高水平的刊物《历史研究》。其目的是要确立“马列主义在史学研究中的领导地位”。当时,已于解放前夕迁居广州岭南大学(后合并为中山大学)的陈寅恪被任命为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彼时的陈寅恪“独立的生命世界在岭南已重新构建完毕,生命意识在这重构的世界里再度勃发”,他…  相似文献   
266.
本对百年道教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研究对道德的不同态度及定位来考察不同的道教观,以期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展示道教在化精英中究竟居于什么位置。并通过对外学不同治学方法的比较,揭示百年道教学研究的趋势及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267.
1964年,陈寅恪75岁,此时距他辞世的1969年,还有5年时间。这一年,他的学生蒋天枢(秉南)前来看望病中的老师,陈寅恪遂向他托付后事,并写下诗三首及《赠蒋秉南序》,其中写道:"清光绪之季年,寅恪家居白下,一日偶检架上旧书,见有《易堂九子集》,取而读之,不甚喜其文,唯深羡其事。  相似文献   
268.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唐代长安地理背景具备真实性.宋敏求《长安志》、吕大防《长安图》、当代唐长安城考古发现,对于了解《卖炭翁》诗中东市-大明宫地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卖炭翁》具有突出的故事性,包括情节发展的铺垫与突变,同时通过生动传神的人物容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出勤劳、朴实的卖炭翁形象,霸道、轻佻的宦官形象.  相似文献   
269.
陈寅恪先生作为近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治学方法上讲,为世人所共同瞩目的,是他考察某一问题时,从文、史、哲多视角的透角,博综古今、触类旁通的思考,和由此而总结的“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方法。“以诗证史、以史说诗”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治学方法,史学界和文学界多看成是陈寅恪先生采用朴学方法注释元(稹)白(居易)等人古典诗歌的结晶。本文不赞成这一习惯的说法,本文认为,从陈寅恪先生重要的史学著作《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以下简称《讲演录》)来看,陈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方法,实际是以最广义的“文化”来界定其“诗”和“史”的内涵的,“以诗证史“就是以最广义的文化史料来考证“正史”,“以史说诗”也就是将传统的文化作品放到最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阐释。在“证史”的过程中陈先生使用了“阶级分析法”,但这种方法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因而《讲演录》的整理者万绳楠先生认为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行者或“过渡桥梁”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70.
以前史学界关于岳飞是否民族英雄的问题,有很大争论,现在普遍倾向于认为:由于以女真族为主体的金朝也属于中华民族,所以岳飞不应当被称作民族英雄,称抗金英雄更为恰当。然而关于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由于《宋史》记载的忌讳和含糊,至今史学界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岳飞死于奸臣秦桧之手,似乎已成了定论。如果从大材料的视角,利用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文史互证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