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李言 《教育》2010,(10):5-5
曾经因将陕甘宁划入华北地区被温家宝总理指出“欠妥”的地理教材今年重新修订,华北地区不再单独成章节,而是与东北平原一起合并成“北方地区”,陕甘宁被一并划入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吹牛现在有夸口、说大话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却与浮夸无关。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初编·吹牛、拍马》一文中  相似文献   
13.
石晓 《收藏界》2014,(5):98-104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有“西出长安第一城”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个县和崆峒区。平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军工人继承"井冈山精神",发扬"抗战救亡"精神,形成了"艰苦创业,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军民协作"的军工精神,培育和践行了"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民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空前的民族救亡意识;民主平等与政治参与意识;重视教育意识;相信科学、远离迷信的意识;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等.这些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根据地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文明、民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党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一是通过颁布施政纲领来规范党与政府的关系;二是改变"以党代政",发挥政权职能;三是通过把党的主张上升为人民的意志,实现对政权的领导。通过这些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把政权内部成分的复杂性和外部的压力转化成了革命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中职教育也是如此。2005年,教育部提出中职扩招100万的任务后,西部各省(区)经过各地教育部门和职教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目标。从本期系列报道开始,我们就走进西部,纵览在面对2006年继续扩招100万的艰巨任务与严峻挑战下,西部各省(区)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森林砍伐严重,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党和边区的高度重视。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成立林专机构、广泛发动群众、科学规划研究等措施,恢复了部分森林植被,缓解了人民的生存压力、增强了边区环境的生态抵抗力。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边区的森林保护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诸多成效。这些初步的探索与建设以及由此产生的经验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仍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的医疗机构经过苏维埃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通过对三个时期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梳理,发现其具有"战时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同时使该地区医疗卫生状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了军民的健康水平,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创成和实施阶段。从红军长征开始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中央始终给予民族关系以重视,目的是团结各族人民,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和日寇分化我国民族团结抗战的企图。其中实施的一些重要政策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等策略为中共以后的民族政策所沿袭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