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人民陪审制度推动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也给审判机关司法公开、公正增加了透明度。目前伊春市各基层法院都实行了陪审制度,115名人民陪审员通过培训、地方人大任命全部上岗,切实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为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发挥了作用,给伊春法制建设带来特定的效用和满足,从而提高社会整体法制素养,共同致力创造一个民主、公平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2.
郑观应,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山人等,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十七日,卒于民国十年(1921年)五月初九日,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相似文献   
63.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词语是舶来品,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从理论上来讲,媒介审判在以英美法系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因为西方一些国家的新闻法制以判例法为主,法庭审判实行审判陪审制度。如果媒介在审判前对案件或当事人做了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投票及至判决的公正。  相似文献   
64.
戈琳  丁毅明 《今日科苑》2007,(8):109-110
陪审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司法民主的一种体现。本文针对我国陪审制度的缺陷,依照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为进一步完善陪审制度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65.
陪审制度是英美法系一项比较独特的司法制度,公元十一世纪在英国正式产生,到现在仍然应用于英美的司法实践之中。特别是美国,对陪审制度的重视尤甚。但现在,陪审制度也暴露出其不足之处。英美各国对于陪审制度开始进行改革,这项改革在各法学家及人民之中产生了不小的争论。  相似文献   
66.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审判公正的需要。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发展的价值目标只能是民主与科学的统一。这就决定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界定人民陪审员的资格;规范人民陪审员产生的程序;建立人民陪审队伍管理制度;明确陪审案件范围并完善陪审员的权利义务规范  相似文献   
67.
中、美两国民事陪审制度从立法与司法两方面来看,均存在巨大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十分复杂。我国民事陪审制度与其形同虚设,不如彻底子以废弃。  相似文献   
68.
人民陪审制度作为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的一项司法制度.我国陪审制度由于无历史基础和宪法依据、人员产生程序的不规范化、陪审员职权的不明确、法律文化不同等因素,造成陪审员在司法实践中"参而不审"、"审而不议",陪审制度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69.
陪审制度具有彰显司法民主、强化社会监督、实现民间智慧与法律规则的协调与融合等作用,但因存在立法冲突、适用范围不明、职责不清、基层法院不重视等问题,使我国的陪审制在司法实践中普遍表现为"陪而不审,合而不议",不能真正体现设计之初的价值目标.因此,应该从恢复宪法地位、明确适用范围、改革选任资格与程序、细化权利与义务及完善保障机制等路径去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70.
陪审,作为一项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反对封建专制司法权的有力工具,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在大陆法系国家及中国受到被废除的挑战,就是在其发源地的欧美国家其地位也开始发生了动摇。陪审在中国现行审判制度中所起的作用几乎已经到了不被看重的地步。本文在对陪审制的产生和发展、现状,陪审制兴衰的根源何在等作了一番考察之后,分析了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现阶段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完善我国陪审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