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4856篇
科学研究   96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3篇
综合类   268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105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84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帆  周海涛 《新闻界》2004,(5):53-54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按照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的说法,中国当代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品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或半失业人员阶层。  相似文献   
52.
浅谈隐性采访的媒介自律与法律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隐性采访媒介自律的重要性。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获取新闻事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知识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特点和知识管理的内涵,指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必须采取知识管理的服务模式方可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互动,求得更高境界的发展,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做好知识导航。  相似文献   
54.
“隐性采访”,通常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进行秘密采访或者化装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一种常用手法。隐性采访往往使媒体能获得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地逼近事件真相,突出采访环境的原生态和“内幕”后的真实情况,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对于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采用此类  相似文献   
55.
文章在分析了知识资源的特征之后,着重阐述了知识螺旋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及知识资源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对于能够同时满足受众听觉和视觉需求的公共媒介电视来说,声音和画面是缺一不可的。这是电视不同于报纸和广播这些传统媒介的优势,可是有时也是它的劣势。正是电视需要声、画两条腿走路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在某些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采访声音和画面的特殊情况下,“暗访偷拍”也就是电视节目隐性采访行为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7.
新闻是发现的科学,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挖掘新的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但在现今媒体新闻源雷同,独家新闻不易碰到的情况下,新闻发现大多为非“原创型”的,非“制造型”的,而是“挖掘型”的,是一种再发现,即发现新闻背后的“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58.
再就业典型报道在无形中能够。为受众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可用信息,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报道的一个特性。如果媒体报道再就业典型的方法欠佳,就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受众产生误导,使受众盲目步典型之后尘,不顾自身实际选择就业门路,从而产生新的就业不当,造成新的下岗失业,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的权威性造成影响。所以说,我们宣传再就业典型要客观、理性地进行宣传,避免对受众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59.
柯泽  陶开府 《新闻前哨》2004,(11):72-72
在我国,隐性采访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舆论监督以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等栏目,就经常使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级电视台近年来也开始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拍摄。  相似文献   
60.
邹举 《新闻记者》2004,(12):29-29
隐性采访是否应该鼓励?隐性采访是否在被滥用?怎样走出隐性采访的道德悖论?怎样平衡隐性采访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些问题学术界反复讨论,却始终没有全面、系统的论述。最近,南京师范大学顾理平教授的《隐性采访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实现了突破,它也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隐性采访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