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3267篇
科学研究   422篇
各国文化   401篇
体育   771篇
综合类   306篇
文化理论   218篇
信息传播   201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文献调研与相关实际工作调查,对低氧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并特别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低氧气调技术应用进行了概览,同时结合我国文化遗产的具体特点,探讨低氧气调产品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问题,包括气密材料的选择及气密工艺、气调环境设计,以及木刻板的灭虫与安全存储研究、柔性低氧气调存储设备研究。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72.
2014 年10 月16 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算机应用分技术委员会(ISO/ TC46/ SC4)正式发布了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 文化遗产信息交换的参考本体》(ISO 21127:2014),本文拟对其核心内容、重点修订变化、类层级结构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联实现等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以期增进记忆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对该标准的理解,促进文化遗产信息的标准化建设,实现已有异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语义互操作,促进数字人文研究。表1。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73.
《传承者》作为一个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真人秀,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上,以青年受众为重点,实现有效传播、动态传播、真实传播.其传播策略对文化传播类真人秀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电视媒介传承文化遗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4.
传统手工艺是我们祖祖辈辈为了满足各个层级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创造发明出来的加工制作技艺,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兼具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反映,更是历代民众智慧的结晶。在机器大生产的当代,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及其传承现状值得我们探究、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风靡,凝结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先民的创造力更是值得被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5.
我爱书,尤其喜爱文学作品,是她给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我在文学这一广阔的天空中翱翔:读《论语》,我感慨仁之博大;读《庄子》,我感叹生之易逝;诵《孙子兵法》,我略通韬略;诵《三国志》,我通晓历史;吟唐诗,我抑扬顿挫;读《曾国藩传》,我铭记志坚毅励;  相似文献   
76.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11,(1):F0002-F0002
陆景川,侗族,中共党员,1955年3月生,贵州锦屏人。1979年底毕业于黔东南民族师专(现凯里学院)中文系,后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鲁迅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语系文化遗产研究生班深造。  相似文献   
77.
范巧珍 《广西教育》2014,(19):160-161
分析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阐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的关联性,提出加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开发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8.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行到高校可以修补断裂的"非遗"传承链条,在推广"非遗"的同时增加师生学习"非遗"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强烈民族自豪感,让大学生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主动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引进四筒鼓舞文化学习课程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人们对四筒鼓舞的保护,为四筒鼓舞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79.
80.
明清时期盛行于江南的丝竹音乐作为一个具有江南地域文化的传统乐种通过不同的多种途径和社会层面传承至今,它经历了盛行、衰退,甚至濒临消失的过程,目前在政府的号召下正在对它进行挽救。笔者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传承情况的调研,认为江南丝竹音乐同其他民间乐种一样,是在特定时空和生活状态中由某个群体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它涵盖了这个群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与态度;它建立在一个"自足"基础上获得"自满"的生存状态中。因此,对它的继承不仅仅是技法上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