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3267篇
科学研究   422篇
各国文化   401篇
体育   771篇
综合类   306篇
文化理论   218篇
信息传播   201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姜俊丽 《成才之路》2009,(34):73-73
在近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感叹文言文难学,越学越没兴趣。他们认为花时间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还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其实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写古文,而是为了使我们多掌握一种工具,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2.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作为普及、推广、传承及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要关注舞蹈文化,加强风格韵律教学,开展学习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993.
冯晔 《现代语文》2009,(11):67-69
吆喝,往往包含着个性与创造,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对吆喝的品味,也是对文化的赏析。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吆喝声在逐渐消失,如今竟成了需要抢救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本文想谈谈"吆喝",这个吆喝不光是指叫卖,也包含为保护传统文化呐喊的意思。  相似文献   
99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995.
《重庆师专学报》2009,(5):F0002-F0002
9月9日,在京举行的“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校“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喜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主持人牟延林教授接受了颁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项目组成员谭宏等一同赴京领奖。  相似文献   
996.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为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持续已近十年了了,在学者的广泛参与下.它已从政治层面转向了学术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传统学科的发展革新和学者的安身立命等需求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化,即依据传统学科体系的视阈分层、对象分化和条件分用的规律和原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类型为学科骨架和形象,以代际传承的精神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建立独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97.
三门峡地区民间传统戏曲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笔者认为,三门峡地区之所以能创造出以扬高戏、道情皮影戏、蒲剧、眉户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瑰宝——民间传统戏曲,这离不开使其生存发展的良好民间文化生态空间。探究能使其良好生存和发展的民间文化生态空间,揭示三门峡地区传统戏曲产生和传承与其人文的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9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应开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共同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地民间文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99.
新疆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因素决定了新疆有着丰富而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人类的财富,是民族的文化脉络,保护好新疆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同时,更应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注重保护中和保护后的教育传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