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孙光萱 《新读写》2008,(6):49-49
翻开报刊,人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类诗:字数或多或少,没有定规,排列错综随意,变化不定,从头读下来,不但没有音乐性,反而觉得拗口难懂,不识庐山真面目。究竟如何看待这类诗作呢?有些人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解构、颠覆原来常见的新诗模式。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我认为此说不妥,一是它完全否定了形式美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二是它忽视了诗的概括需要特殊的艺术功力,不是任意拼凑、堆砌,玩弄一些文字游戏就可以收效的。  相似文献   
32.
关于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探讨历来存在两方面的争议:一为学界部分研究者认为戴望舒创作后期对音乐性持反对态度;二为学界部分研究者用"内在韵律"的模糊字眼概括戴望舒诗的音乐性,但对这是一种"怎样的韵律"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在具体分析以上争论的基础上,结合戴望舒诗作与诗论,探索其对新诗音乐性的真实态度及其具体实践,并呈现戴望舒对新诗"非格律韵律"美学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33.
雷斌 《文教资料》2008,(30):38-39
从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看,诗与歌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歌词的明快直白、晓畅自然,表达情意的坦率真挚,表达方式上的口语化方面都为中国新诗的艺术探索提供了直接的艺术经验.梁上泉的歌词创作是其诗歌艺术的新探索,其歌词艺术的成就为中国新诗通俗化提供了可能的方式,具有形象性,在诗歌音乐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示新观点、新理念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课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聆听、演奏、绘画、朗诵、手工、表演等都有机会登上了音乐课的舞台,新课程确实改变了原来封闭的传统音乐教学。可是也不难发现,由于对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把握不准,好多音乐课堂的音乐味却明显少了,一堂课中,学生获取音乐信息量不多,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凸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35.
音乐艺术属于抽象的艺术领域,它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非语义性等特点,使审美者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音乐审美经验本质和功能的研究,认为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过程中有着“前理解”和“净化”的性质。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不仅能够促进审美主体与音乐作品在感性样式上的相互契合,同时还能够提高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情操,塑造完善酌人格。  相似文献   
36.
“五四”时期开始的新诗革命意在打破诗体限制,推翻传统词调曲谱的束缚,创造一个“崭新”的诗歌世界,这使新诗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面临是否需要音乐性、如何重建音乐性的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现代新诗音乐性的精神品位和意蕴流变的探寻,展示新诗在音乐性这一维度渐进迈向“未来的完美”的运动步伐。  相似文献   
37.
38.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既是人们思维的工具,又是信息传递的媒介。语言的运用既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尺度,更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要讲求教学语言的音乐性,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给学生以乐感;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表述有务理、有层次;要讲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加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39.
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文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0.
诗与音乐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时间艺术,都以声音为媒介,都讲究节奏。诗的内在音乐性表现为语言的声音节奏和诗人的情感节奏的统一。一方面语言节奏可以追摹情感节奏,另一方面情感节奏可以超越语言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