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6篇
教育   6081篇
科学研究   15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8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介绍电子教案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总结近年来使用电子教案的一些经验,并对大学物理使用电子教案进行课堂教学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2.
李连珍 《物理教师》2003,24(6):0-50,52
在电子教案的编写、试题库的编制及网页的制作等文档编辑过程中 ,图形的绘制与编辑都是不可避免的 .而用Word编辑含有图形的文档 ,其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处决于绘图的工作量 ,且图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文档的质量 ,因此 ,提高绘图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直接用绘图工具绘图效率较低 .将绘好的“子件”集中在一个文档中存盘 ,画图时打开该文档 ,复制所需的“子件” ,这就往往需要在几个文档之间进行切换 ,所以这样做也不方便 .而通过创建“元件库”能有效地提高绘图的效率与质量 ,且“元件库”可长期使用 ,并可不断完善、充实 .这就为提…  相似文献   
113.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与生成,是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魅力所在。教师只有进行精彩预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以《鸿门宴》的教学为例,阐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14.
卢军 《师道》2003,(5):11-11
首先声明,作为一个敬业爱岗的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不写教案,决不意味我不认真备课!下面言归正传,谈谈我的理由。写教案的必要性有很多,但向来最被强调的有两个:一是图眼前,为了上课有案可依;二是谋长远,为了总结和提升。可对我来说完全无此必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教师,对上课的规则和“潜规则”我已了然在胸,既然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头脑里的清晰思路?既然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产物,为什么一定只能写成千篇一律的教案而不可以写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不错,教…  相似文献   
115.
教案     
  相似文献   
116.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积极意义表现在发挥教师合作精神,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改信 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等多方面。然而,由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集体备课存在着理解 偏差、认识不足等问题,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往往误入歧途,有名无实……因此,如何发挥集体备 课的作用,成为学校管理者以及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7.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预设内容的落实,又有临时性资源的生成。这些临时生成的资源有的对教学直接有利,有的属于无关信息,还有一些表面看不能直接利用,但经过挖掘、处理和转化,可能会取得“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教师除了课前精心预设外,还要在课堂上敏锐捕捉学生的信息,进行机智地处理,使各种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捕捉学生的动态信息可以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8.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预设,很少关注课堂中的生成。在预设时,教师设计好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就把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在课堂中,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的教案设计,很少关注学生动态生成的提问和回答。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往往是在猜测教师想要什么答案,而不是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退化,创造能力将被泯灭。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