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教育   4447篇
科学研究   2064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226篇
综合类   235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3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大海和水的意向频频出现在小说《觉醒》中,本文结合原型理论,探讨大海和水这一集体无意识对女主人公艾德娜觉醒的寓意。大海的拥抱和抚慰让艾德娜发现了自我,使她经历了从无知到顿悟到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2.
邬吉丽 《文教资料》2011,(10):15-17
“水”作为原型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内涵。地处碧水秀湖的浙江作家因长期受水乡环境的浸染.对“水”有着独特的情怀.他们借用“水”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以郁达夫、叶文玲等为代表的作家.将视点落在人物的道德化生存上,用“水”荡涤人性之丑恶.力图构建理想道德和人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3.
"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点,也是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为帮助同学们学习掌握"碱金属"的有关知识,现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一、金属钠面面观1.钠的原子结构钠的原子序数为1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1A族,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  相似文献   
104.
    
水,由地而生,从天而降。水,无处不在,缓缓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都是水的世界。水,表面看来简单浅显,其实内在深邃无比。真正的智者,总是像水一样真诚,像水一样默默地流过高山、草地、田野、荒原……  相似文献   
105.
夏天到了,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挂在天上,一天比一天炎热。 高卜卜每天放学后,照样雷打不动地去踢足球,似乎每天不让汗水把衣服湿透,就对不起高老妈天天洗的衣服一样,决不回家。  相似文献   
106.
《特区教育》2011,(7):62-63
放假啦,去游泳 终于放暑假了,盼了那么久.我和朋友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我和他们说好了,这个暑假受一起去游泳班。想想看,火热的天,我们泡进绿幽幽的水里.比赛蛙泳、蝶泳、混合泳……还可以学更多新花样,在清凉的水中度过最热的时光,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了。  相似文献   
107.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产物是盐和水.同时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正是因为其身份具有的两面性,一度成为了中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笔者分析了2010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对中和反应的考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8.
要提高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水平,我们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和个性的,在人的发展潜能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要尽量为不同禀赋的学生创造适合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想学好的、要上进的”,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我谈几点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故乡水最美,浸出了一口浓郁地道的乡音;故乡人最亲,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彼此都血脉连通;故乡情最深,如枝繁叶茂的大树深深扎根在游子的心中。  相似文献   
110.
在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而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了对文本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学生们把语文课本读得滚瓜烂熟,却没能通过习作认真地感悟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没有及时地吸收内化,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无从下笔,东拼西凑,挤牙膏似的敷衍成篇。巧借文本,习得方法,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它充分挖掘了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减缓了作文的坡度,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有了模仿的对象后,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不再产生为难的情绪。那如何巧妙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