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210篇
科学研究   14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48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赞美音乐的诗词名句,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说道:"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由于笔者对《一首桃花》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气质有着深厚的情怀。故将对此曲的创作背景、演唱技巧以及歌曲的演唱理解展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朱虹 《语文知识》2015,(5):51-52
教《涉江采芙蓉》一诗,有两个问题是绕不开的:其一,《古诗十九首》所处的时代特点尤其是文学思潮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其二,《古诗十九首》里的诗歌对《诗经》和《楚辞》优良文学传统的继承问题。也就是说,要理解八个字:蓄势而发,直追风骚。否则解读就不算到位。下面谈谈自己教这首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明代胡应麟曾称赞杜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诗薮》)此语可谓精当,的确抓住了杜诗的特点。杜诗不是那种低吟浅唱的纤弱,不是那种不着边际的散逸,而是呈现出一种雄阔气象,挫万物于笔端,收江山于心底,是一种阔大、一种雄健,具有极大的涵盖面和冲击力,表现出一种壮美,甚至带有一种悲剧色彩。他的视野是广阔无垠的,他的声音是振聋发聩的,他的力量是横扫千军的,给人的震撼不亚于一场地震。《杜甫诗三首》写于晚年的夔州时期,笔力纵横,意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禳蝗     
吕德廷 《文化遗产》2014,(5):120-126
佛教对蝗灾的认识基于因果关系。中国佛教徒常采用结金光明坛的方式,以期驱除蝗灾,达到蝗不越境或飞往他境的目的。除结金光明坛外,佛经中也有驱蝗的陀罗尼,但未见具体的使用情况。晚唐敦煌地区出现了驱蝗神摩醯首罗天,该神早于南宋时期的驱蝗神刘猛将。  相似文献   
15.
16.
"爵士"风格是格什温的个性名片,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均有体现。本文笔者以第三首《前奏》个人演奏过程中的体验浅作分析,使得广大钢琴学习者了解格什温及他的《前奏曲》演奏。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末民初的诗坛和词坛上,只要提到湖北的樊增祥,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樊增祥(1846—1931年),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又号天琴,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出身武官之家。幼聪慧颖悟,勤奋好学。少时即有文名。后游京师,出张之洞、李慈铭门下,得恩师指点门径,文名更盛。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累官  相似文献   
18.
凝聚     
秋风轻,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那一帧帧记忆碎片在我脑中不断映现,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此时此刻,泪盈于睫,有多少悲情凝聚,有多少感恩凝聚,有多少敬仰凝聚……不思量,自难忘,曾记否,那"绿肥红瘦"——最后一缕夕阳的光芒也已消逝,伴随而来的则是皎洁  相似文献   
19.
罗大师 《桥牌》2012,(10):28-32
本单元主要讨论计算与选择这个主题。计算是桥牌的灵魂。不计算庄家的赢墩和牌型,防守行动很容易进入盲区,各种错误会纷至沓来。特别是在换攻一门新花色还是回攻首攻花色的选择上,缺乏计算,只凭感觉,很可能在大方向上犯错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李贺《南园十三首》创作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概括全诗表现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疏理全诗透露出的主题信息。作为中国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李贺仕后辞官之后的心态代表着一个时代文人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复杂思想情感,尤其是李贺《南园十三首》所体现出来的心态更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