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1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校园足球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国家在足球选材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校园足球成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工作重点。文章试图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引进青少年足球教学,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线课堂观察普遍存在离散化、表层化、单一化等问题,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等心理学视角分析教师内在需要,追溯问题的深层成因。结合文献与实践经验,综合国内外流行的课堂观察模式的优点,构架DOGE研修模式。阐明DOGE的两大显著特征,通过三条途径在课堂观察上给教师赋能,以聚焦探究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螺旋发展。进而以在初中物理如何有效进行可视化教学为主题介绍其操作流程,初步形成一种教师以学习者和研究者为本位角色的课堂观察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斯洛将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性格特点,探讨教学中激励手段的使用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吴俊 《现代语文》2008,(5):25-26
语文学科历来被认为是一门难以驾驭,难以把握规律,难以提高学生兴趣的学科。语文课堂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台上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老师;台下是恹恹欲睡、心猿意马的学生。语文教师为此也常常陷入尴尬和苦恼的局面,那么,症结在何处?  相似文献   
15.
颜敏珍 《科教文汇》2008,(15):62-62
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专著《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需求层次理论,并对教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在多年小学一线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马斯洛理论的的需求层次结构进行重新搭建以及实际应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梁金凤 《海外英语》2014,(18):181-182
该文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读《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清楚的再现了斯嘉丽为了生存和生活而顽强拼搏的精神。斯嘉丽和查尔斯的第一次婚姻、和弗兰克的第二次婚姻以及和瑞德的第三次婚姻都是源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三次婚姻使斯嘉丽逐渐成为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17.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阶梯式的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个需要满足后再追求下一个需要。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典型性地反映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据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骞军 《新闻知识》2007,(9):53-54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关于人的本性的基本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来自于需要,而需要又分为不同的层次,依次从低到高排列。一个低级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另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人们就是在这不断出现、不断提高的需要的推动下生活和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即强调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基本需求,重视挖掘学习者的自我潜能,力图使学生成为自我实现者。社会、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的潜能得以自我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呼唤教育和谐,而教育和谐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高校大学生帮扶困境儿童有效路径,给予困境儿童更实质、有效且可持续的教育及心理帮扶,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义教筑梦联盟”工作室对困境儿童帮扶实践为案例,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高校—社区—家庭”三者联动实践机制以及“艺术+”课程设置在此案例中的作用和启发,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帮扶团队探索能长期满足困境儿童教育和心理深层次需求的路径方法,以及为帮扶困境儿童的多方平台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