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陈延年,安徽怀宁人,1898年出生于安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为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早前在安徽师范学堂附小上小学,后在全皖中学(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前身)学习。他读书  相似文献   
112.
连超 《云南档案》2014,(3):11-11
<正>成立于1909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在建校之初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在民国时期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这里走出了两位共和国元帅(其中之一就是叶剑英)、二十几位上将、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是名副其实的将帅摇篮。1916年冬,19岁的叶剑英为了谋生去马来西亚投奔他的伯父,在马来西亚求职期间处处遭受白  相似文献   
113.
作为近代史上的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成功因素引人深思,学界从诸多层面进行了探索。作为校长的蒋介石和党代表的廖仲恺是黄埔军校最主要的掌舵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军校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4.
崔亦凡 《垂钓》2005,5(2):12-12
李维新,1954年生,广东省广州市人,一级垂钓大师,从少年时就开始钓鱼。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真正专注钓鱼技法的学习与研究。1989年进入东峻学习班学习“台钓技法”,师从台湾著名钓鱼高手廖心阳、萧春平,是内地第一批东峻钓鱼学习班“台钓技法”的“黄埔毕业生”。经过系统学习和认真的钻研,钓鱼技术突飞猛进,开始在国内钓坛崭露头角。李维新大师擅长搓饵底钓,  相似文献   
115.
查国伟 《传媒》2005,(11):17-20
<中华工商时报>在1989年的创刊,标志着中国财经报纸的市场化开端,它一诞生即以日报形态示人,虽然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享有盛极一时的声誉,但终究没能取得市场化经营和报纸影响扩大的双重成功,至今它唯一的美名便是被业界称誉的"财经媒体的黄埔军校".从传播系统的变化规律来看,<中华工商时报>的日报经营没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便是,它的办报形态超前了.社会形态、大众传媒、社会公众价值的转变存在一个时间序列和互动影响过程,社会形态的转变先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又先于社会公众,并且三者在转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南京博物院收藏民国时期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演习相册,对相册的来历、相册中照片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黄埔军校对中国近代的革命和军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7.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人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年6月亲自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当年黄埔军校师生在大革命中形成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足以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118.
“伸出手挥洒智慧,挺起胸树立雄伟,让火花闪烁第一,让胜利天天相随;云梯上跨越南北,每一程踏响春雷,在今天打造明天,让蓝图改变山水。攀登天外天,创造天下最!耸起楼外楼,奉献关中关!”广东百万建筑大军以如此豪情,如此气魄,为改善城乡面貌、实现城乡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这支建筑大军中,活跃着一大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广东建设系统的“顶梁柱”。他们的母校也因此被誉为广东建设系统的“黄埔军校”“现代鲁班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9.
就在前几天晚上,看凤凰卫视的《将军一去——黄埔抗战将领殉国录》,认识了陈中柱与王志芳。 陈中柱1928年入南京军官研究班学习,编属黄埔军校第六期,生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但我想说的是王志芳。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