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书法家,也是著名的书画艺术鉴赏家,他的画论在北宋的艺术理论中非常重要,也与其艺术创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主要从其与禅宗的关系出发,围绕“韵”、“幻”、“诗画一律”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2.
黄庭坚既坚守儒家的道德准则,保持倔强兀傲的个性精神,又具备老庄哲学的旷达、逍遥,还接受了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在诗歌用典的艺术层面上,他得益于杜甫诗歌的锤炼、韩愈诗歌的奇崛创意,尤其从佛家的诸多机锋中汲取养料,形成了丰富的用典技巧.但是,究其本质而言,黄诗的用典代表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373.
黄庭坚不幸落入“北宋党争”的漩涡中,升降沉浮,蒙受冤屈。后期的黄庭坚,逍遥而不消沉,更多转向诗歌与书法的发展,使之成为一名杰出诗人和书法家。  相似文献   
374.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风气的日益浓厚,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也随之进入其全盛期。黄庭坚诗歌在清代不同的文化空间广泛传播,借阅、抄购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别具特色,强化和促进了黄集秘籍的流传;诗歌选评促进了黄诗传播的普及性和经典化;宋诗选本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以两类选本的传播,将黄庭坚诗歌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旧本翻刻是比较通行而又便于实施的传播行为,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发挥了其长久性的信息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375.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376.
[材料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  相似文献   
377.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生词一扫光]①降(xiang),服输。②阁,同"搁",放下。③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诗意串串香]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们,纷纷搁笔,难以评判,其实,梅花比雪花少了几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些清香。  相似文献   
378.
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秦观和佛印四人情趣相投,经常一起结伴游玩。一次,他们来到一座寺院,看见墙壁上题着杜甫的诗《曲江对雨》,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的最后一字看不清了。  相似文献   
379.
曲折的政治遭遇使黄庭坚黔、戎两地诗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地域内容,表现出诗人儒释道交融的思想和内刚外柔的性格。分而观之,黔州诗歌数量较少,以抒发愁苦为主;戎州诗歌数量较多,注重阐述佛禅智慧,后期也表达出政治考量。诗人潜心自省,总结诗歌创作,呈现出不同于早期生新瘦硬的平淡诗风,进入诗歌创作新阶段。两地诗歌体现出北宋末年愈加激烈的党争文祸下士大夫的思想心态以及诗歌创作的一些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