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之处女作。剧中玛丽作为白种人,实际上并没有通过她的身份得到真正的优越感。反而在而在黑人奴仆摩西身上找到了她想要追寻的安慰与认同。先知摩西根据《圣经》旧约记载是上帝兴起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的领袖。而玛丽的黑仆摩西用他包容的态度与精神逐渐瓦解了玛丽的种族观念,使玛丽不能自持地涉足了种族间的敏感地带。摩西带领了玛丽走出了精神禁锢,也让玛丽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相似文献   
42.
英法两国在美国内战期间之所以保持中立,一是基于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再是受到各自既得利益的影响。另一方面,林肯政府灵活务实的外交作风,也成功地阻止了英法两国对南部同盟的外交承认,为最后评定叛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美国南北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南北双方不同的经济形态.以及对待黑人奴隶的态度上的差异。那么“北美的奴隶制缘何出现并得以发展壮大”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所述颇多。但也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观点。  相似文献   
44.
2007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年的纪念年。1907年,中国第一个话剧剧团春阳社和第一出话剧作品《黑奴吁天录》在中西多元文化共生的上海诞生。自此之后,话剧像其他艺术一样在中国的政治视野和文化生活中发展了百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上海集邮》2007年第5期刊出了笔者的《百年前国人在东京上海公演的〈黑奴吁天录〉——纪念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一文后,笔者即接到原地封研究会黄斌华先生的电话,说该会的会员在讨论中都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6.
47.
由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对从事翻译实践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学术界对林纾的译作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多元系统理论这一角度,选取林纾的译作《黑奴吁天录》,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解读,以此为研究林纾的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8.
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采访林肯。 记者: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有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相似文献   
49.
刘秋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4):63-64,68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Beloved)中,女主人公塞丝因自幼受到奴隶制的摧残,心理逐渐扭曲.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奴只是奴隶主的繁殖工具.虽然塞丝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面对母性的剥夺,她却不得不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这种近似疯狂的畸形母爱浸透了塞丝的血泪和无奈,.充满了对黑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相似文献   
50.
在翻译活动的诸多主体性要素中,译者主体性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而"目的论"恰好为译者主体性的阐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对林译《黑奴吁天录》中译者主体性在翻译选材及翻译策略两方面的体现加以探讨,可以发现该作是在翻译目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创作性翻译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