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4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史记》记载:“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相似文献   
92.
本文旨在对我国最早将“廉”与“政”紧密结合起来的齐文化廉洁思想和当代大学生的廉洁意识'进行对比研究。齐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探寻治国安邦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含律己、尊贤、法制、民本、勤俭、从谏六个方面的廉法思想体系。针对当今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狭义廉洁敏感而广义廉洁生疏、对己对人两套标准、对廉洁意识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等方面的廉洁意识取向偏差问题,齐文化的廉洁思想体系,可以带给大学生“自律慎独,诚实守信”“尊贤思齐、明辞是非”“遵纪守法,服务社会”“节俭戒奢,抵制腐化”“勇于从诛,自我纠正”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
汉民族共同地域特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泱泱 12亿多人口的汉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黄河和长江为摇篮 ,以“编户齐民”为纽带 ,以系统的行政区划为特征的共同地域  相似文献   
94.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以多样的风格和“以文为词”的写作手法扬名于词坛。该文从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等方面探寻庄子对辛弃疾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裴斯泰洛齐的爱的教育的理论是他众多教育理论中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理论,但却是他用终生都在实践的教育理论。文章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理论形成的背景、裴斯泰洛齐对教育爱的实践、爱的教育的基本涵义以及爱的教育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96.
王博 《上海教育》2008,(3):13-13
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生于法官家庭,获哲学博士学位,1813~1818年,第斯多惠任模范学校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裴斯泰洛齐的信徒,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1820年,第斯多惠出任德国著名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授课教师。第斯多惠在这里工作了12年,成绩显赫,学校备受赞誉。1832年改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附属实验学校的教学工作,推广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思想。1847年,第斯多惠被反动政府免去校长职务,1850年被迫退休。  相似文献   
97.
古往今来,国门内外,一直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家的名字被传颂着:柏扭图(Plato)、维多利诺(Vittorno da Feltre)、裴斯泰洛齐(T.H.Pestalozzi)、;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福禄倍尔(F.W.A.Ffroebel)、蒙台梭利(M.Montessori)、约翰·杜威(J.Dewey)、  相似文献   
98.
司马迁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作伯夷传第一,但全篇内容却以议为主,与其它篇章迥异,史料的馈乏当为一个原因,但问题在于有比伯夷更早而同样也为让德的人,但司马迁为什么单为他列传,其原因当为明褒而谙刺,彰显自己为目的。  相似文献   
99.
《伯夷列传》夹叙夹议,与《史记》中其他列传写作结构有很大不同,整篇文章处处可见司马迁的慨叹之辞及质疑的语句。力求透过《伯夷列传》文章的写作章法,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及自身遭受的李陵之祸,来分析司马迁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00.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庄子·齐物论》①人们能否围绕经验不同侧面"物化"(thingify)的形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批判体系呢?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极不成熟且终将一无所获的社会政治批判手段。然而,正如匈牙利文学评论家和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所称②,他最初创造"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