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事实上,这种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的育人过程中:一次不经意的尝试,一个情不自禁的微笑,一种鼓励进取的态度,都可以在教育工作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它带来的教育作用远远不止于育人者看到的学生进步后一点点喜悦和受教育者在成绩上的收获。  相似文献   
72.
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来的名“蝴蝶效应”。2005年,这个“蝴蝶效应”发生在一个中国人和美国人身上。  相似文献   
73.
朱红霞 《中国德育》2013,(16):73-74
"蝴蝶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有专家戏称其为教育管理不当之"龙卷风"。案例背景高二接手了新的班级,迎来了新的学生。一个学生敏感、家长在意,更是费煞我脑细胞的问题又摆在了我面前—怎么排座位?走进教室,我看着早到的学生坐在心仪的位置上有说有笑,后到的学生环顾教室略带懊悔地插空式就座,仅有的8位男生无悬念地聚在后头,还有两个"面子座"要安排。我心里莫名感叹个高有错,你注定被冷漠地抛在教室后方!个矮也有错,你注定永远只能压抑地仰头亲密接触粉笔灰!  相似文献   
74.
透过窗子,我眺望着游荡在运动场上的云影。老师突然问我:"长大以后你要当什么?"我回答:"当鲸鱼。"全班哄堂大笑。打扫卫生时我打回来一桶水。文子冲我说:"辛苦了,鲸鱼。"我气得踢翻了水桶,跑出教室。是一个刮大风的日子,我去海边走了  相似文献   
75.
小事不小     
《同学少年》2013,(7):22
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给儿子刘禅的遗言中,有一句话广为人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句话中,军事家刘备讲的不是作战谋略,而是对待小事的态度,由此可见小事的重要。小事小吗?小事很小。它有时不过是举手之劳,人们做完便将它忘了,甚至根本没注意到它的存  相似文献   
76.
陆瑾士 《中文自修》2009,(10):39-39
巴西丛林里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 我们常常会后悔,后悔当初的选择,总是想象如果当初我怎么怎么做,现在就会大不一样了吧。“若是可以后悔,我的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加完美?”电影《蝴蝶效应》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77.
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79年12月美国的一次科学促进会的演讲中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也就是说,细小的事物可能引发巨大的变化,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78.
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的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利用龙卷风的雷达图像可以研制出精确的风暴预警方法,该方法能更及时更准确地提醒民众强龙卷风来袭的时间及地点。  相似文献   
79.
廖意民,爱国华侨商人,自小喜欢科学和发明,对自然动力和天气的研究尤其深入.廖意民十分关心环境问题,通过对水灾、风灾、雪灾频繁多发等问题进行研究,发明了"预防龙卷风、热带气旋、水灾和冰雹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35210.5)"与"自然空气动力发电系统(专利申请号:200410011608.0)",这两项发明先后在国内外展会上获奖.同时,廖意民还发表了<自然空气动力发电系统><预防龙卷风和台风等的方法>等多篇论文.  相似文献   
80.
在一节美术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画风吹来的情景。一个学生就画了一股龙卷风,一张白纸上只有一团自下而上盘旋着的线条。教师问:“景物上哪去了?”教师这一问,就引发出了一段与教育创新有关的故事。孩子打着手势说:“没有,什么都没有了!风这么猛烈,景物都吹走啦。”如果某位教师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