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007篇
科学研究   113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198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17岁是英雄情结极度膨胀从而想拯救人类的年龄,是生理上和心理上对爱情都非常渴望却极易失控的年龄,同时也是思想上迫不及待的吐故纳新却容易受到蛊惑的年龄。“1969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很多事情在那一年发生。东京大学取消入学考试,摇滚乐大行其道,披头士发行了三张专辑,滚石乐团推出最佳单曲,  相似文献   
52.
穿过午门,我们就真正进人到紫禁城。大家会发现,在72万平方米的面积内,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群建筑,通过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功用、不同的布局,共同组成了这个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在这里,小cool龙先给大家出个思考题:  相似文献   
53.
自1933年始,刘永济先生通过开设课程和著书立说两种方式,在珞珈山下传播龙学。从教学方面看,他在33年的执教生涯中,为武汉大学培养了一批龙学人才,并为珞珈龙学的发展树立起优良的学风,珞珈龙学注重整体性、现实品格以及与教学相结合的学统也就此形成;从学术研究方面看,他的《文心雕龙校释》等著作文章,奠定了珞珈龙学在龙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并激励着后世学者为珞珈龙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4.
曹东丽 《辅导员》2010,(24):58-58
背景:这节课是我校和其他两所中学联合申报省科研课题《地方资源(龙文化)与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中的一节课,属于欣赏、评述范畴,由我在十×中学初三年级随机选择班级授课。  相似文献   
55.
李光 《辅导员》2012,(5):11-13
上海某大学教授曾经发表过一番"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其"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那么,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并且仅仅存在于传说中的动物,西方的龙为何会落得如此恶名,而中国的龙又是如何演变为吉祥兽的呢?  相似文献   
56.
五龙是苏童枫杨树系列中颇具转折点的一个人物,是逃亡和还乡主题第一次结合的产物。从五龙逃亡——复仇——毁灭——还乡的生存心态和生命际遇,我们可以看出苏童对于人类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中出现的思想矛盾和行为冲突进行的揣摩和思考。  相似文献   
57.
董文清 《成才之路》2011,(15):30-30
孩子们玩QQ牧场游戏的时候,内中的小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尤其是"浮云神马",行空游走自如,给了我们思维空间里无限遐想。没有浮云,何来神马?或许,这就是“画睛之龙”形象的“替代”吧。  相似文献   
58.
保存于避暑山庄永佑寺内的乾隆御制石碑以其装饰精美的龙型纹饰倍受世人瞩目.这些纹饰形象丰富、造型优美、雕刻精致、气韵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保护好这笔文化财产,是每一个文博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59.
甲:在十二生肖中,有一个动物被我注意;它既能腾云驾雾,又能呼风唤雨:乙:在纷繁汉字中,有一个字被我牢记心里;笔画是那般遒劲,充满着勃勃生机;甲:它从远古走来,有着无数坎坷经历;伴随着我们民族,历经磨难又创造奇迹;乙:如今,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符号,见证着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60.
芥川龙之介创作于1924年的小说《桃太郎》对日本民间故事“桃太郎”进行了创造性改写,他将桃太郎讨伐“鬼岛”的行为视为侵略,辛辣讽刺了桃太郎们的强盗思想,这一改写颠覆了“桃太郎”原本所颂扬的武士道精神,表现出对当时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倾向的敏感和批判。最早批判“桃太郎”故事的中国学者章太炎对芥川的改写起了启导作用。中国现代作家谢六逸按照日本“桃太郎”故事原型的译介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芥川批判性改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