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548篇
科学研究   108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为简化发动机参数检测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就转速和进气温度两个参数,用光电开关和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搭建系统,在Proteus虚拟环境下,通过与Keil联合程序调试,成功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乔治·奥威尔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作家。在2013年奥威尔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文章对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这50年的国内奥威尔研究学术史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同时指出不同时期奥威尔研究的主要特征,以期在厘清学术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内奥威尔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3.
“教育科学”这一概念,既受中国五四时期“科学”观念和教育学多元化趋势的影响,又受“科玄论战”和“教育崩溃”论争的波及,并与国内教育科学化运动的兴衰密切相关。教育科学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受美国实验教育学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教育科学”概念。此后欧美各国关于“教育科学”的论争被陆续引介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教育科学”与“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相剥离,进入教育学分类,并成为大学的系科建制名称。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概念的认识对中国现代的教育科学概念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科学”的认识深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认识过程中受欧美多国熏染,“一名多实”的现象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的分类,同时这些认识特征也反映了教育学在中国成为独立学科的急切呼唤。  相似文献   
114.
Using data from the surve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epal-2005 for school leaving certificate (SLC) exa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private school competition on public school performance for the case of Nepal. The study uses the number of private schools in the neighborhood as a measure of competition. The identification problem is that private school enrollment is likely to be correlated with public school performance. To address this, the study uses the existence of a motorable road within an hour's walking distance from the sample school as an instrument for number of private schools in the neighborhood. The OLS results show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In contrast, the IV method indicate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f private school competition on public school performance, which holds true for the continuous and binary measure of private school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15.
在介绍了ARM和Linux的基础上,提出了Linux向基于SECURCORE内核的处理器SECURCORE SC210目标板移植的方法、过程和建立。着重描述了引导加载程序的原理和Linux内核的裁剪,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给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6.
3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时代奇迹,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主题报告中第一次将改革开放称为"伟大革命",最近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将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称为20世纪的三次"伟大革命"。对这三次令中国的历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彻底改变中国历史命运,使中国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而真正独立富强起来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革命",正确评价其不同的历史意义,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本文试对这三次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7.
单总线温度传感器在多点温度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在多点温度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包括DS18B20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与单片机的接口连接及软件编程流程图.与传统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测温精度高、应用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8.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是一种特定的历史哲学框架与文学史哲学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是为了对人类社会文化史与文学史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把握,立足于特定的"理想类型方法"而提出来的。"五维度总体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即是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揭示与阐释,并通过相关的历史分期来把握人类社会文化的总体性特质及其流变。在"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中,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近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依次相序的,但这并不是一种线性序列,于其中存有着复杂的相关社会文化形态、质素及其意向的斗争、更替、延留与创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中,理应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性特质之混杂性、复杂性与阶段性的观念,通过"近代性历史叙事框架"、"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与"后现代性历史叙事框架"及其整合进而达成特定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9.
武术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脊梁.然而,今天武术这个传统文化脊梁已经"病入膏肓"危机重重,走进了一个问题的时代.文章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在首先论述武术20世纪以来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全面剖析20世纪以来武术传统流失的社会文化学动因,进而提出:今天的武术存在着实是传统的成份越来越少,越来越缺少民族文化的厚重根基,相反的是外来文化的因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占据"武术"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传统的当代回归及振兴,做出了文化学意义上的阐述.文章认为:武术的传统回归,是武术振兴的前提保障.只有武术发展中多一些传统的要素,武术的现代化、世界化进程才会加快.最后指出,武术发展应该走自己的路,从传统的流变中寻找规律;走自己的路,坚持文化个性的存在和张扬;坚持"退而后进"的发展方针,也许武术的发展才会走出一条宽敞、通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0.
二十世纪的韩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的韩愈研究大体呈现继承、反思、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世纪初的二三十年 ,涌现出不少研究韩愈的著作。因为这些学者都是清末民初的跨世纪人物 ,他们大都承继清人的研究方法 :偏重于诗文字句与文献资料的具体考析、直观印象式的评点、个人博及群书及审美经验的积淀 ,内容丰富 ,评说精到 ,影响到近百年的学者与研究工作 ,且继续起着良好的作用。但是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关照 ,没能从理论上对韩愈进行宏观关照和系统研究。二十世纪后五十年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学者试图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进行研究 ,韩愈研究也起了转折性变革。从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始 ,学界经过反思而重新振起 ,使本世纪末的二十年的韩愈研究呈现出由拨正航向后的蓬勃展开、达到空前繁荣的崭新局面 ,代表了本世纪的研究水平与特点。其标志是 :1 .参与研究者的广泛与研究著作、论文数量之多为史所空前 ;2 .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 ;3.基础研究的加强 ;4.理论研究的系统与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