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546篇
科学研究   108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中国戏曲学史上,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犹如一座庋藏金玉、胪列珠玑的煌煌宝库,令人叹为观止,欣喜不已.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文献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戏曲学意义,其大致可概括为恢复戏曲历史风貌、揭示戏曲文献特征、提供戏曲交流资讯、审视戏曲生存环境、拓展戏曲研究视野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细致解读它们的意义指归,对全面观照和系统把握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地位、影响具有转换观念的推动作用与提升认识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22.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赴国外学习的三大热潮:一是与"庚子赔款"相联系的留美运动热潮;二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热潮;三是早期留苏热潮.这三大热潮使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革命干部领域产生了一大批的精英人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改明代中叶以来被动吸取国外文化的姿态,积极派遣自己的莘莘学子赴国外学习,主动吸取国外文化的精华,为尽快摆脱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20%能量限制的饮食对大鼠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的影响,通过相关指标的变化主要分析20%能量限制的饮食对于肥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21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限食组(R组)和高脂组(H组)。C组喂养普通饲料,H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R组给予20%能量限制的饲料喂养。喂养第16周末,测定大鼠体重、身长、肥胖评定指数(Lee’s指数)、肾周脂肪、附睾脂肪,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试血清瘦素(Leptin)和可溶性瘦素受体(sLR)。结果:H组大鼠体重、肾脏周围脂肪和附睾周围脂肪重量非常显著性高于C组,而R组的大鼠体重、肾脏周围脂肪和附睾周围脂肪重量显著性低于C组;R组和H组大鼠的Lee’s指数与C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C组相比,R组Leptin显著降低,H组显著升高;同时R组sLR非常显著升高,H组sLR显著降低。结论:16周的高脂饮食能显著增加大鼠的体重,提高大鼠血清Lp浓度,降低血清sLR浓度,形成肥胖。16周限制20%能量摄入的饮食,能有效地降低大鼠的体重,显著降低大鼠血清Lp浓度,提高血清sLR浓度,限制了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4.
延安文艺的形成及其演进是百年中国文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全面规范了当代文学的建构与走向。延安文艺不仅对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和政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世界性影响,它是中国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对世界文学做出的特殊贡献。但多年来由于受意识形态和当代文艺思潮的双重制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域,对延安文艺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恰恰显得非常薄弱,延安文艺的历史成就及其巨大影响始终没有得到科学、公正、系统的研究和评估。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对延安文艺所提供的强大的动力资源和精神系统的研究必然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课题。延安文艺的再研究,需要研究者以建构的而非解构的、理性的而非漠然的姿态进入,同时还需要形成新的研究思路,既不忽视延安文艺的本体性研究,又能将研究的重点置于考察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上面去。  相似文献   
125.
娄炜利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4):26-27,35
《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上下卷)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大胆创新,创立了"通"与"专"相结合,"条"与"块"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的体例;二是坚持并贯彻"以史促论,以论带史,史论结合"的原则,在对文言白话之争的历史脉络进行爬梳整理的同时,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重对相邻学科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6.
近二十年来,语文学科教育学经历了一个由"教"法经验的描述到"学"法理论的探索,再到"发展"教学论理论提出的发展历程.但是,在学科理论研究趋于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科学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是现当代文学重大命题的一个理论浓缩,90年代“现代性”视角的引入使它受到了系统批判。但这种批判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二者在方法论上有一致性,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应简单否定,而应该坚持历史批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8.
Statt eines Abstracts Der gro?e "Philosoph aus Wien", Paul Feyerabend, lehrte in den 1970er Jahren auf dem H?hepunkt seiner akademischen Karriere stehend in Berkeley. In seinen Kurs waren jedes Semester Hunderte von Studenten eingeschrieben, seltsamerweise waren darunter auch viele Sportstudenten und Fu?ballspieler, denen an den amerikanischen Universit?ten bekanntlich eine nicht geringe Bedeutung zukommt. Was war der Grund für diese Anziehungskraft einer nicht leicht zu verstehenden Philosophie? Feyerabend versprach jedem Studenten schon in der ersten Vorlesungsstunde eine Eins für seinen Kurs – und fügte noch hinzu, dass es bei ihm natürlich keinerlei Prüfung oder Hausarbeiten g?be. Man bekam seine Eins selbst dann, wenn man niemals in die Vorlesung kam, was Feyerabend mit seinem tiefen Vertrauen in das alte Humboldtsche Erziehungsziel der akademischen Freiheit rechtfertigte. Als die Universit?tsverwaltung von dieser Sache Wind bekam, wurde Feyerabend gezwungen, zumindest eine Abschlussprüfung für seinen Kurs abzuhalten. Im n?chsten Semester h?ndigte der Professor zu Beginn der Prüfungsstunde ein Blatt aus, auf dem in gro?en Buchstaben feierlich das Wort "Abschlussprüfung" stand, und darunter hie? es einfach: "Erz?hle mir deinen Lieblingswitz!" Jeder Witz, auch der dümmste, wurde dann mit der Note Eins belohnt. Der Chronist dieser Anekdote berichtet, dass das Universit?tsmanagement auch diesem Verfahren bald ein Ende gemacht hatte – ohne zu sagen, mit welchen Methoden, und wie Feyerabend auf diesen Eingriff in seine akademische Lehrfreiheit reagiert hat.  相似文献   
129.
封孝伦的专著《2 0世纪中国美学》旁征博引地述评了中国 1 0 0年来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全方位地梳理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客观公允地评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美学理论建树。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启迪的概念和理解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0.
从救亡、启蒙的历史呼呈和公正、进步的现实诉求角度,考察了贯穿20世纪中国学始终的“现实主义”流变史。认为:“现实主义”在20世纪中国学中,形态时易,内涵歧混,命运多变,虽杂“实”却一“名”。出现这一世纪奇观的原因有二:一是学对特定社会现实和学自身双重诉求的双重回应;二是曲解了的辨证唯物主义与实用功利主义的共同要求。由此决定了21世纪乃至更远的中国学中仍将有“现实主义”的忙碌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