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hen children enter a new foster care placement they may experience several different transitions. Not only will a child move in with a new family, he or she may move to a different neighborhood, change schools, lose contact with old friends, be placed apart from one or more siblings, and have limited contact with his or her biological parents.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hese transitions on foster children’s adjustment to a new placement in out-of-home care.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52 youth ages 6–17.5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econd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NSCAW II) study and who were residing with relative or non-relative foster families at the time of the Wave I interview. During the Wave I interview, youth were asked to report on the types of transitions they experienced when they moved into their current placement. Linear and Poisson regression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he transitions on youths’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new families, mental health, relationships with peers at school, and school engag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outh whose biological mothers contacted them more than once a month had more symptom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an youth who had less contact with their biological mothers. In contrast, changing school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youths’ mental health, and youth who were separated from siblings were more likel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their school peers.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youth’s adjustment to new foster care place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2.
建设专业、统一的高校档案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共识、趋势和重点,但限于档案工作侧重、档案构成、档案数量、软硬件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各高校进行档案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未来需求,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论文在对部分高校档案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实效和目标实现程度为考核标准,结合高校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综合性的高校档案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模式,并给出模式调整与建设策略,便于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动态优化,形成合适的建设模式,提高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了两种模式的离散时间的投资,一种为股票收益,股息模型为马氏链;一种为银行存储,利用一个递归方程和完整的方程,得到了破产概率上界的估计,引出影响破产概率的调节系数.  相似文献   
104.
近年随着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不一致性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改善安徽省人口分布的战略目标就是促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5.
转型期高校公寓管理模式逐步由传统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转变,面临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化解公寓管理中不协调因素的有效路径,其"管理、服务、育人"的功能,既可以化解公寓日常管理中重事轻人的问题,又可以调适公寓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与市场化经营管理注重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推动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推动校园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主要根据我省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对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崔卫国  李裕瑞  刘彦随 《资源科学》2011,33(11):2014-2021
以黄淮海平原南端的郸城县为例,利用157个农户、63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以及村级农业普查数据、县域遥感影像资料及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我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研究认为:①产业空心化、基建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宅地空心化是农村空心化的四个主要特征;②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可理解为特定城乡地域系统内城乡二元制度体系作用于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演化结果,资源禀赋与地理区位是其资源环境诱因、历史基础与社会文化是其社会经济诱因、城乡二元制度体系是其外源性制度原因,而不同维度农村空心化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也不可忽视;③农村空心化调控的核心目标与路径应当是以健全的制度为前提、以完备的市场为导向、以当地的农民为主体,逐步实现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内生发展能力的稳步提升,科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为其搭建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8.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鹏 《未来与发展》2010,31(5):35-39
中国现行的具有重商主义性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开拓国际市场、扭转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国内就业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面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中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内在矛盾已日益凸现。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却为中国外贸政策进行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劳动力素质提高效益、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和劳动力投入增加效益,并结合灰色关联度提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中,重点之一是实现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实现变电站内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提出了采用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无功电压优化控制问题的求解。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功率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和减少变压器的调节次数及电容器组的投切次数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考虑系统潮流、控制变量、状态变量、器件动作次数的约束条件。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最优解,解的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