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战争年代交通运输是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之一.1931年云南的公路通车里程只有120公里,至抗日战争前夕,云南省内公路通车里程也只有1177.7公里.可是抗战胜利时,云南省公路通车里程达3608.4公里,比抗战前通车里程增加了3倍多,为抗战的胜利和云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云南日后公路交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战期间,我党在同日、伪、顽等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在经济领域同其进行着激烈的金融货币斗争。抗币在这场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并占据了市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区货币体系,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全面胜利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主要的缔造者、组织者之一,他领导东北抗联一路军英勇奋战在南满、东满大地上,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有利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中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光荣,  相似文献   
64.
抗战时期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由于外地学校纷纷迁来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湘西教育获得空前发展,体系完备,质量提高。深入研究这些历史,可为湘西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中国是二战期间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 14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抗战不仅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关键 ,而且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减轻英美在远东的压力  相似文献   
6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上海的民众立即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在国民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上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组织,成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从工人、帮会到童子军,各界民众广泛地参加了抗日活动,上海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国共两党走向第二次合作的里程碑式的地点,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得以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上海人民与犹太难民、朝鲜的反日志士以及其它一些热爱和平的国外人士一道,生活在同一上海屋檐下,始终斗志昂扬,投身于共同的反法西斯大业中去。上海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苏区的国家政治保卫局模仿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机构设置 ,其组织原则和职权划分也基本一致 ,实行局长单一集权制和单线垂直领导原则 ,缺乏监督和制约 ,成为三十年代苏区肃反扩大化的体制因素  相似文献   
68.
从伪冀东政府对警团武装的拼凑、伪警团武装制度及其与日伪势力的矛盾等角度 ,对伪冀东政府的警团武装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9.
抗战军兴,东南沿海富泽之地尽失,大量的工商企业以及学校迁往西南大后方,广西的现代工业在原来落后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由于战时需求的大增,要求作为后方的广西开发富力,不仅在农业、医疗卫生上为当地及抗战提供支持,在工业上则更为紧迫.现代工业及其他的发展,使得广西原有的生产方式、技术力量难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面对现代工农商各业和战时对技术人员的迫切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广西当局的推动下,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战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起来,部分地满足了当时和战后的需要,为抗战的胜利和广西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力量.考查战时广西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特点、成效,无疑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伴随新诗而生的大众化与纯诗化论争已为许多新诗研究者关注和阐释,但学界对抗战时期北京诗坛论争的研究尚付阙如。通过梳理抗战时期在北京诗坛依旧持续的大众化与纯诗化论争,不难发现各方在"懂"与"不懂"或者明晰与晦涩诗学主张背后的文化政治,而大众化倡导者对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叙事长诗创作潮流的呼应不仅遭到了坚守纯诗理想者的回击,也因诗人无法直面沦陷区的现实而在转向史诗的途中被其他大众化倡导者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