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41.
黄建 《资源科学》2012,34(1):20-28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电也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构成。我国未来低碳发展将主要取决于低碳电力技术的选择及其推广,其中风电与碳捕集与碳封存(CCS)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都处于发展初期,其未来不确定性较大。本文将基于风电和碳捕集的技术学习曲线,探讨这两类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实现市场竞争所需的)推广时间、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等,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减排量与发展路径相同的前提下,风电技术成本较新建煤粉(PC)电厂碳捕集技术成本略高,后者若考虑了碳运输与碳封存成本在内,其减排成本将更高;另外,考虑了技术学习效应后,风电技术与CCS技术成本较相关研究结果都更低。到2025年风电技术发展将面临电网基础设施的瓶颈,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将很难取得突破;碳捕集技术减排潜力更大,其新增投资主要表现在燃料成本与新增资本投资部分,当前主要工作应加快发展碳捕集示范项目、强化国际学习与合作,降低其不确定性,在2025年实现CCS与风电技术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2.
143.
马雪菲  杨华龙  邢玉伟 《资源科学》2018,40(10):2132-2142
近年来中国国际贸易海运量持续增长,海运CO2排放量显著增加,海运业碳减排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1—2016年的中国海运量数据,运用IPCC清单中“自下向上”的方法,按照实际货物运输类别将海运细分成液体散货运输、干散货运输、集装箱运输三种方式,分别按船型核算以中国为始发地或目的地的国际贸易海运产生的CO2排放,并对CO2排放总量进行时序特征分析;应用LMDI模型对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2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1—2016年间,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2排放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② 人均GDP和人口始终是加剧CO2排放的因素,其中人均GDP是CO2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反映出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③ 能源强度因素抑制了海运CO2排放增加,成为海运业未来强有力的碳减排驱动因素;降低海运强度有助于降低CO2排放;④ 基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在没有出台新的针对性政策的情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2将会保持增长。研究结果可对中国制定海运领域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本文是有关冲突性话语中的语用缓和研究概述。首先讨论冲突性话语的回应类型,然后在回顾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言谈中关于直接反对、批评、不同意的缓和性回应类型的研究比较少,存在一定研究空间,这也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如何缓和言语交际、避免言语冲突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笔者希望这些语用缓和的研究概述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这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5.
Abstract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are faced with an urgent responsibility to support the learning of an increasingly diverse population of young children. Based on the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of reading, a literature‐based approach is outlined for early reading teacher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to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are further discussed from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s of transmitting multicultural visions to preservice teachers in a multicultural course and a literacy method course she taught. The author maintains that teacher educators are in a unique position to help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candidates nurture multicultural visions in thei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today, and carry these visions to their future early reading classrooms tomorrow. © 2005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6.
中央投资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孙永广  吴宗鑫 《软科学》2004,18(3):44-46
建立了两个博弈模型,对防洪减灾领域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均衡分析说明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分析表明,中央政府的防洪减灾投资不能达到诱导地方政府投资的目的,也无法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中央政府应弱化防洪减灾投资人的角色,鼓励和刺激地方政府的防洪减灾投资,实现与防洪减灾的地方公共品属性相协调的防洪减灾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47.
环境认知、环境责任感与城乡居民的低碳减排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6,(15):252-256
基于CGSS2010数据,建立定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减排行为总体水平较低。总体而言,环境认知(减排知识、环境污染认知、气候变化原因和危害认知、环境科技观)和环境责任感(环境问题关注度、环保责任意识、环保倾向)显著提升公众的减排行为,传播沟通(媒体接触、环保社团参与)促进公众实施更多减排行为。但这些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城乡差异,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减排行为更多受到环境责任感的驱动,而环境认知、传播沟通的影响几乎不显著。此外,年龄较大者、收入较低者、教育水平高者、东部和城市居民的减排行为越积极。  相似文献   
148.
149.
终身学习强调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以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个体在终身学习中常表现出学习行动滞后于实际需求的现象,这一现实层面的终身学习困境制约了其成效的发挥。从行为经济学视角来看,终身学习需求与实际行动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存在短视认知偏差,这使其更看重学习的短期收益与成本的对比,而对长期效用考虑较少。因此,为破解终身学习困境,可通过降低相对学习成本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以纠正和调节短视认知偏差,并采取锁定机制对短视认知偏差进行约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路径切实有效。未来,应当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以丰富终身学习资源供给和降低学习成本,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以提升社会成员的学校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强化"技能—工作"匹配以纠正终身学习中的短视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50.
Warning: This paper contains examples of offensive language, including insulting or objectifying expressions.Various existing studies have analyzed what social biases are inherited by NLP models. These biases ma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harm people, therefor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ly on human attributes. However, until recently no research on social biases in NLP regarding nonhumans existed. In this paper,1 we analyze biases to nonhuman animals, i.e. speciesist bias, inherent in English Masked Language Models such as BERT. We analyzed speciesist bias against 46 animal names using template-based and corpus-extracted sentences containing speciesist (or non-speciesist) language. We found that pre-trained masked language models tend to associate harmful words with nonhuman animals and have a bias toward using speciesist language for some nonhuman animal names. Our code for reproducing the experiment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on GitHu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