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17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保旅游是一种新兴的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承德市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为承德市提出环保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对环保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2.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分析了黑河流域的景观生态类型、结构组成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上党盆地地处黄土高原 ,由于历史上的连年战乱、毁林开垦、近期人口膨胀等因素 ,使广大地区天然植被遭到反复破坏 ,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调查结果表明 :10年间该区土地、森林、草地及湿地的生态功能退化 ;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4.
浊漳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浊漳河流域2004年21个监测断面的枯水期(5月)、丰水期(8月)和平水期(10月)地表水体采样分析, 确定其中主要污染物依次为NH3-N、COD、BOD5、CODMn和挥发酚。整个流域河段污染程度依次为浊漳南源>浊漳干流>浊漳西源>浊漳北源。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河段上游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45.
近50年来挠力河流域居民地、耕地和沼泽地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源地,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本文结合居民地信息,从空间上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挠力河流域湿地退缩和耕地扩展这一主要景观演化的影响机制。在各个时期,居民地面积数量都远小于耕地和湿地面积数量,但居民地对耕地和湿地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耕地和湿地年变化率随居民地年变化率大小变化而变化。各期间三类地物都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但主要转换模式是湿地-耕地和耕地-居民地。基于居民地、耕地扩张及湿地退缩强度空间动态变化分析发现,居民地扩张强度大小不仅影响后两者的强度大小,同时居民地扩张强度空间格局也规定了后两者的动态变化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6.
河北承德及寿王坟盆地在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堆积了大量的粗碎屑沉积.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承德-寿王坟盆地充填的土城子组碎屑母岩组合主要有三种,其中火山岩、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岩组合在承德盆地占绝对优势,反映了当时盆地以北的“内蒙地轴”为主要的蚀源区.向北逆冲的双庙断裂将承德盆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断裂两侧的砾石成分组合基本相同,显示出碎屑物质共同来源于北部,同时也暗示了该断裂在土城子期可能没有强烈的活动(强烈活动期可能在土城子组之后?).分析表明,承德盆地南部的不对称向斜构造两侧砾石成分截然不同,说明该向斜构造控制了碎屑分布,是同沉积期形成的.该盆地南侧的碎屑供应量远远小于北侧,反映了控制盆地南缘发育的向北逆冲的灰窑断层可能是一条次要的同沉积断裂.在晚侏罗世整体向南推进的逆冲断裂系统中,灰窑断裂和双庙断裂应属于背向逆冲断层.承德盆地中大量的粗碎屑堆积与同期冲断带的耦合关系分析,指示了这一时期盆地北侧存在强烈的逆冲断裂活动.作为主要物源区,北部的“内蒙地轴”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剥蚀作用,推测当时在地貌上可能存在近E-W走向的古山系(或古高原?).  相似文献   
47.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4个典型气象站近5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黑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在近50年当中,黑河流域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黑河流域气温的升高十分显著,其升温率远远大于同期北半球的平均升温率,尤其是近几年来增温幅度之大是几十年来所罕见的;降水量的增加虽然没有气温增加那么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黑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气候变暖造成了上游山区冰川的不断萎缩和雪线的持续升高,尤其是最近两年间,冰川为较大的负平衡,出现强烈亏损;②由于黑河上游山区夏季降水量的增加和冬春季气温的升高,黑河流域各出山口流量近60年来是趋于增加的,尤以莺落峡水文站最为显著;③在走廊平原区,温度上升造成农业消耗水量的增加,温度每上升1℃,可使水资源消耗量增加2.979×108m3/年左右;④变暖也造成了河湖水质的不断恶化。黑河和下游湖泊水体的矿化度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48.
川西盆周山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水源保护区,拥有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突出优势。其发展战略应避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冲突,以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中心,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业,水电业,天然药物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49.
张潇  夏自强  郭利丹  鄢波 《资源科学》2016,38(6):1118-1128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24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在采用Kriging插值分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增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SPI、Z、PDECI 3种干湿指标对比印证,分析了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年际干湿变化特征、干湿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以及典型年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巴尔喀什湖流域年际干湿交替出现,3个月尺度下的偏旱事件多发生在2-4月,偏涝事件多发生在6-8月;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湿润事件持续时间逐步增长;进入21世纪,湿润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加;3种指标印证结果显示,流域正处在湿润周期内;③ 典型丰、平、枯水年条件下,流域依次呈现“东南干旱、西部湿润”、“东北干旱、东南湿润”、“南部干旱、西部湿润”的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巴尔喀什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可为流域水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
文章以我国东部小型箕状断陷湖盆的典型代表——南襄盆地为例,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从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方面入手对该湖盆缓坡带的沉积体系特征、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进而总结出缓坡带的2种沉积体系,提出与沉积体系相关的5种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