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293篇
科学研究   13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日本与韩国在第26、27、28届夏季奥运会中的集体球类项目竞技实力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得出:中、日、韩三国整体竞技实力不稳定,表现出下降趋势,中国的实力稍强于韩国、日本;在男子方面,中国落后韩国与日本,韩国与日本的实力较近;在女子方面,中国拥有绝对优势,韩国实力下降,日本实力上升,韩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4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理论建立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佛山市为样本,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佛山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3.
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承包制改革之后又一次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变革。目前,集体林改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明晰产权、加大金融支持、规范林权流转等是当前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4.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三增、三活和三变。通过考察、探讨、交流,党校学员真正了解了改革,深化了对林改的认识和理解。林改是一篇大文章,其显性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正在感受和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和长期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领悟。身为务林人,既要为时代赋予的机遇而振奋,也要为肩负的使命而冷静,要用自己的努力成为续写改革新篇章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45.
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新一代e-learning的出现对传统教学范式下的教师来说,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分布式认知是信息技术发展而催生的新理论,面对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以它为指导的为分布式认知教学范式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审视课堂环境,并且能够从学习方式、学习者、知识等方面培养集体创新创造、共同合作的能力,为集体智慧的激发创造条件。通过课堂观察与实例分析表明,运用分布式教学范式不仅能优化课堂环境内各种分布式资源的整合,同样的,高效多元的资源利用与共享也能激发集体智慧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使得课堂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46.
M型超声波主要用于临床上心脏疾病的诊断,依据心肌的声学以及弹性特征,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自动判定心动周期。利用超声脉冲多普勒信号,对不同时刻的心脏振动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到两组一一对应的连续时点数列,从而判断出心脏运动的周期。本文最后进行了临床超声波数据的实验,并和医生的手动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达到了临床检测的效果,在心脏疾病的超声波诊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成人学习是一个涉及心理、教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对成人学习基本信息的采集,是科学规划与实施全民学习项目的前提。我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16岁及以上各类成人群体的随机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学习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广泛,学习需求涵盖工作、职业、自我发展以及正在或者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工学矛盾是影响我国成人学习参与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角色及其承担的相应责任,再次是当地能否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学习信息、学习时间和地点。学习费用、性别、年龄、地理环境’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影响成人学习参与的重要因素。总之,我国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条件及环境营造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成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改进成人学习规划与实施工作,相关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教育培翻I机构,应组建或委托专门机构,对我国成人学习状况相关问题展开定期调查;同时,充分考量性别、年龄、地理环境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重视成人工学矛盾和社会角色,兼顾成人多方面学习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成人深度参与的学习环境,建立健全成人学习费用分担机制和成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学习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48.
采用2001~2011年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恩格尔系数法对其进行分析,揭示了现阶段辽宁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49.
Abstract

In Latin America, collective remembering is shaped by stories of colonizers whose voracious ambition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landscape and its people. This essay examines a set of narratives about a legendary colonizer, Lope de Aguirre, that continue to be invoked in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on the island of Margarita, in Venezuela. Drawing on Bormann's Symbolic Convergence Theory and Bakhtin's work on cultural discourse,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narratives converge to support official records of Aguirre as an archetype of colonial brutality. Yet on the other, alternate versions of the stories reveal a more discordant picture, one that complicates Aguirre's character and reevaluates his influence on the island and in the wider context of Latin America.  相似文献   
50.
《Research Policy》2019,48(8):103696
Digital-technology usage in dynamic and complex work practices is a core phenomenon in innovation research. There are, however, few detailed analyses of how people organize the use of digital tools in their work practices. We aim to offer more insight into how individual actors use digital technology, how these actors organize its use in collectives, and how they organize their work with that of other actors in order to realize collective-level goals. We implemen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based on interviews in architectural firms complemented with observations and archival data. By analyzing interactions of multiple individual actors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we found that actors organize usage in collectives through activities that we call configuring-in-use and reflecting; and that they combine these two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alize collective-level goals. We identify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as configurational usage. We contribute to literature on the usage of pervasive digital technology by providing a detaile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organized usage of digital technology. Furthermore, we refine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configurational usage,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f core processes of digit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