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143篇
科学研究   586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165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切实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构建数学系列课程中各门课程的结构、比例,达到知识结构合理、能力水平增加、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以适应21世纪对各类人才的数学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MM教育方式与当代数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对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这大浪淘沙式的严酷条件下,“MM教育方式”几乎是唯一存活下来,而且还在发展的一种教改方案.MM教育方式对当代数学教育的启示是:不能眼睛向外,看不到我们在数学教育方面的长处;要防止去“数学化”的倾向;要将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数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3.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而更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过程,是承认学生差异、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是学生之间自主交流、合作探索的过程,是落实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理论知识和生活问题密切联系的过程,是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的过程,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4.
可传递二元关系的判定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某个关系来说,判定它是否可传递的方法有许多.本文给出了判断可传递二元关系的一个充要条件,以及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65.
加强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已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正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6.
如何激发中职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业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来感知和学习数学知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业水平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群体互动-自主建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和主线,以"群体互动-自主建构"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为目的的课堂生活德育模式.其数学教学着力点有导学、自学、答疑、考试、评价、奖励,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逻辑关系,而是相互交织、有机统一于"群体互动-自主建构"中.  相似文献   
68.
高等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是基础学科,是专业工具,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载体,它既具体又抽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加强数学的人文作用,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加砝码。  相似文献   
69.
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日本2008年《小学学习指导要纲》的新内容,它体现出通过文理交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一新的改革趋势。研究这一动向,可以了解日本此次改革的背景、意义和措施,特别是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0.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关注并思考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备课、教学目标、学生参与、优化课堂、营造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实施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