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3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孙过庭与项穆的书论都是以"中和思想"为审美核心。以"中和思想"为主线,将两人书学思想作比较,分析二人书论中的"同"与"异"。孙过庭注重探索书法艺术中的奥妙,项穆则更强调书法艺术的翼卫教经之功用;孙过庭主张以短攻短来促进学书者自我完善性情,项穆则提倡学书者以长刺长来克制自己的性情;在书法形质上,孙过庭更注重"骨气",项穆则主张书法应"进退于肥瘦之间";孙过庭主张独立自主的鉴赏精神,而项穆则将书法鉴赏与人联系起来,意在归之于"中和气象"。  相似文献   
72.
1911年至1949年,近四十年成都的历史,政治混乱,军阀混战,日本轰炸充斥其间。按理,此间成都经济应百业萧条,民不聊生,但事实上民国时的成都,除了临近解放的很短时间,其经济却总体繁荣。因此,民国时期成都市民的饮食生活,继承清季以来嗜食传统,总体趋于奢靡,促成了民国时期成都餐饮业与整个时局迥异的繁荣景象。研究这个时期成都餐饮业的情况,是一个未曾有人涉及并很有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3.
穆济波(1892—1978),四川舍江人,诗人、教育家。其文学成就与教育业绩,至今仍被湮没。其创作多以旧体诗词为主,且主张“快意尽言”。现以时间为序,辑其散佚之作,并发见其交游。对穆济波与秦德君二人的关系,也有转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74.
《读杜心解》的诗歌鉴赏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其中",以意逆志"表现为三点:以心会心,通观全篇,辩证运用注和解;"知人论世"表现为三点:关注时代背景,关注史事,注重对地志、天官、天文、名物的注释。浦氏将两种诗歌鉴赏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达到了最好的诗歌批评效果。以此观照杜诗,浦氏的《读杜心解》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相似文献   
75.
相较于《国史大纲》而言,钱穆所作《秦汉史》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甚至钱穆本人对其亦一度未曾多加留意:一来此书未能终编,书中对东汉内容并无关涉,只能称为"半部"《秦汉史》;二来此书本不为读者而作,实为课堂讲义性质,故而不以史实叙述见长,而以思想文化为主脉贯通始末,对读者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指引,其中诸多创见颇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76.
堵霞是清康熙年间的女词人,王蕴章《燃脂余韵》、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及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都有提及。从其著作《含烟阁诗词合集》内容来看,堵霞并不是囿于闺阁的一代才女,她的人生跌宕坎坷,在寄寓流徙的过程中,不仅与冒襄这样的隐士学者有所交往,且同清初著名的"蕉园诗社"也有渊源。文章对堵霞《含烟阁诗词合集》略加解读,以呈现堵霞的生平经历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杜衡的创作、批评、编辑活动为中心,考察1930年代写实主义的流变,梳理《现代》与《文学》的观念冲突、人事纠纷。  相似文献   
78.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以及池州的地域文化带给了他潇洒自得的心态。他又仿效李白、杜牧等人,开凿了池州的左、右二山,不仅为池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浓厚的一笔.而且使它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抹去的痕迹。  相似文献   
79.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80.
一个诗人的成就大小、风格特征本质上是后人对该诗人的接受。不同的视域会有不同的接受,产生不同的评价。王国维视域中的周邦彦,是一个如诗中杜甫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以其抑扬顿挫的格调,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开了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的先河。杜甫是唐诗的"集大成"者;周邦彦是宋词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称之为"词中老杜",两者类比,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亦颇受质疑,多有误解。作者试图通过对周词题材、语言、音律、风格,以及多用典故、善创新调等多重角度分析,阐释王国维该评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王国维视域中具有"老杜元素"的集大成式的周邦彦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