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984篇
科学研究   314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15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自组织科学和耗散结构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阐释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其对资源共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发现课程设置仍然存在着重术课 ,轻理论课 ,理论课面窄 ,形式单一 ,缺乏技能训练等现象 ,并提出提高理论课程的比例与增加科目 ,改革教材体系 ,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3.
对当前京剧改革过程中的美学问题进行宏观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在改革时有较为明确和科学的指导思想。该文作者结合第三届京剧艺术节展演的剧目及随之召开的京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对当前京剧改革中的若干美学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4.
“探究———发现”教学指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动机、促进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其基本理念包括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反思交流五个基本阶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5.
论文论述了分类法、主题法、分类主题一体化法以及本体论等知识组织方法的系统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6.
论邓小平理论在体育道德体系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道德的现状、趋势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断言:体育道德体系必须进行重构;重构工作的关键点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体育新道德的道德信念,科学体育新道德的体系架构,选 取体育新道德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7.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以“逻辑起点”范畴为立论依据,分析了学界关于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几种不同观点,指出它们的不足;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畴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合理性;勾画了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39.
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分析<死者>中众生所处的精神状态,并对加布里艾尔的"顿悟"进行新的解读.正如柏拉图"洞喻"中的洞内囚徒们,作品中的人物所认识到的,要么是虚幻的假象,要么是片面的真实;而对于唯一获得"顿悟"的加布里艾尔来说,他"顿悟"过程的三个阶段,正是柏拉图"心灵转向说"中的从"影像"到"信念"再到"理性"的认识三阶段的攀升过程.从"洞喻"角度解读乔伊斯作品中的"顿悟",就其认识论意义而言,作品主题将一个现代西方人从幻觉到顿悟的个体心灵之旅上升到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有知,走向人类终极价值所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40.
<声无哀乐论>所涉及的音乐美学问题很多,但主要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含义其一是说音乐的本体是来自外在的自然,因而不包含哀乐之情;其二是说人们在倾听音乐时之所以产生哀乐之情,这并非音声使然.音乐与情感各自独立,但是在对应的关系层面上两者产生了关系,这使得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出现多种不同的现象,声无哀乐和声有哀乐都有其合理的一面,由此可以看出嵇康论述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