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657篇
科学研究   142篇
体育   122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姜凤珍  张洁  杨倩  程灏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90-195
探讨员工知识隐藏的策略选择问题,以前景理论价值函数取代传统支付矩阵中不确定的损益值,构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员工双方都可以达到知识共享这一最优演化状态:一是员工双方都选择知识共享状态时的获得感大于单个员工选择知识共享状态时的获得感,二是知识被共享者对知识共享者的回报大于其付出的成本;(2)若上述任意一个条件不成立,需要额外的附加条件方可达到最优演化状态,可通过采取使得感知差值小于回馈与成本差值这一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2.
As part of the urgent need to respon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governments,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businesses have looked to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availability of human workers. This interest has renewed the debate regarding the use of AI for the automation of work, which has been described as Intelligent Automation (IA). A new dimension to this debate is whether COVID-19 will be the catalyst for higher IA adoption levels. This article reviews arguments in favour of COVID-19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IA adoption and possible counter-arguments. Key arguments in favour of increased IA adoption include consumer preferences changing to favour IA, increasing familiarity of IA technologies, and increased business confidence in IA. Counter-arguments include big data availability and reliability limitations, many tasks still favouring human skills over IA, the narrow capabilities of IA technologies, and a high availability of human worker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debate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33.
张海涛  宋拓  孙彤  魏明珠 《情报科学》2020,38(4):163-170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知识聚合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热点,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方法/过程】运用定性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知识聚合的研究起源、发展及研究热点进行总结,最终呈现出国内外知识聚合的发展状态。【结果/结论】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聚合的应用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聚合的理论发展方面;从研究趋势看,国外学者是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模型构建及实践分析,倾向于对知识聚合的纵向研究,国内学者将现有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结合,实现对知识聚合的横向拓宽。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有:生态城市管理理论,新城市主义管理理论,城市营销理论,经营城市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和数字城市理论等等。现代城市管理论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管理科学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的发展,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当代城市管理,尤其是我国的城市管理,理论研究有余,而实证研究不足。未来,城市管理的研究必将呈现进一步综合化、系统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以东京奥运周期中23届和24届羽毛球世锦赛成绩为主要依据,分析我国男子羽毛球发展现状及各国在各单项上的竞技实力,前瞻东京奥运会周期世界男子羽毛球竞争格局。结论如下:我国男子羽毛球队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年轻选手比赛经验不足,心理素质较差、技战术观念滞后等的尴尬局面。在竞争格局上,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在世界羽坛上的优势地位遭到了严峻挑战,以丹麦为首的西方国家羽毛球队实力逐渐增强,亚欧之间的竞争力呈缩小之态势。在男子单打项目上,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男子双打项目,则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混双方面,我国实力强劲,力压群雄,保持着较强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意义]论文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学与数据科学、数字人文与健康信息学等新文科交叉领域的关系发展的未来前景是什么?[方法/过程]论文从现有研究文献中图书馆信息学与数字人文、数据科学、健康信息学三个新文科交叉领域的关系类型出发,设计了民族志未来访谈,邀请三十四位国内图书馆信息学和情报学等学科的学者提炼这四个学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判断其相互间价值,并预测2030年最乐观、最悲观和最有可能的发展前景。[结果/结论]图书馆信息学与数字人文、与数据科学、与健康信息学在2030年更有可能出现的前景是并列有交集的关系,健康信息学相对更可能成为图书馆信息学的下位类,数据科学与图书馆信息学的关系相对更独立。  相似文献   
37.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9年来对微生物学科的 资助情况,并对微生物学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微生物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8.
东北玉米带热量资源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应用线性回归、非整数波谱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东北玉米主产区热量资源的长期演变趋势和变化周期,并对未来10a的情况进行初步预测。要素包括:日平均气温稳定≥7℃、≥10℃的初、终日期,≥10℃积温和5月∽9月平均气温之和。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内,≥7℃、≥10℃初日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农业生产季内热量资源有增加趋势,但近些年这些要素不稳定。界线温度初、终日存在的23a、15a、和9a左右的变化周期,≥10℃积温和5月∽9月气温之和存在60a、35a∽41a、15a∽16a、9a和3a∽4a变化周期。目前所处的长周期内的暖期很可能在2010年前后结束,积温增加的趋势和农作物播期提前的趋势也将缓解,而且在中短周期内,近几年积温可能将减少,冷害和霜冻可能发生,农作物品种和播期都应有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9.
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入新时期以来,农业的科技化发展趋势、农村的城镇化趋势、农民的社会分化以及农民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都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当前的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在发展态势、内容结构、供需关系等方面表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对此进行准确的把握,是推进新世纪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0.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战略考量,更是科技发展自身之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以2003-2019年间中国知网军民融合创新相关核心文献为研究样本,绘制该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发现:目前核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防特色高校和军事院校,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网络;现有研究依然以情报分析为主,统计分析、前沿面分析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较少;研究热点逐步体现出更加微观和具体的特点。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站在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不断扩充研究领域与参与机构,强化研究网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加强案例研究,完善高质量企业层面数据平台的建立,丰富多维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化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等微观机理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平台的建设,为基于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计划提供有效的智库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